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正常养殖阶段水体中的黄鳝,不需捕起,肉眼从下列方面就可以初步判别是否发病:一看摄食量:天气正常晴朗,温度水质正常,而又无其它干扰,所投饵料种类,加工方法不变时,黄鳝摄食量突然或逐渐明显减少,可怀疑是否生病。二看体表:有无腐烂、白毛、寄生虫等寄生,体表是否充血,粘液  相似文献   

2.
<正> 一、苗种的选别与分级 黄鳝苗种必须经过筛选分级后才能放养,下箱前要严格把关,防止病、弱、伤残苗进箱。苗种质量总的要求是鳝种应反应灵敏、活动力强、无病无伤、粘液分泌正常,体形体色正常。苗种的选购与鉴别主要分以下两步:1、通过外观鉴别的同时,将大小分级。外表主要观察其肛门、头部、尾部及体表等部位;吻端与尾部发白或发红,鳃部发红,肛门紫红外  相似文献   

3.
<正> 水霉病致病菌为水霉属和绵霉属中的真菌,繁殖适温13℃—18℃。在越冬期里,水霉病对鳖危害严重,尤其是稚、幼鳖,可造成死亡。特别对刚孵出两个月内的稚鳖,危害最为严重。 一、症状 病菌在鳖的体表、四肢、颈部等处都可繁殖。在鳖的伤口上病菌向外长出灰白色棉毛状菌丝,严重时大量繁殖寄生在整个鳖体表面,并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致使病鳖焦躁不安,负担沉重,食欲减退或拒食,最终消瘦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黄鳝"发烧"是舒城县黄鳝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了影响黄鳝"发烧"的原因、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除方法,为进一步防止黄鳝运输发烧死亡的发生提供参考。1影响黄鳝"发烧"的原因1.1黄鳝"发烧"在高密度养殖和长时间运输过程中,黄鳝体表分泌的黏液在水中聚积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可使水温骤升(有时高达50℃),水中的溶氧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相互缠绕,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通过试验我们发现:1.1.1黄鳝"发烧"与水温、气温、溶  相似文献   

5.
黄鳝网箱养殖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黄鳝网箱养殖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国内众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提出了不少好办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总结如下:一、常见生态性疾病的防治1.发烧病【病因】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过大,黄鳝分泌的粘液过多,积聚发酵,溶解氧降低导致。  相似文献   

6.
<正> 黄鳝适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水体中生活,要求水体溶氧量大于2mg/L。低溶氧会降低黄鳝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饵料转化利用率,严重时会引起黄鳝泛塘而死。因此,黄鳝养殖池水体增氧对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泥鳅的运输     
<正> 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它有3种呼吸方法:除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呼吸和肠呼吸。一旦遇到水中溶氧不足,它就浮到水面吞吸空气,在肠管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泥鳅在溶氧很低的水中也能正常生活。 泥鳅和黄鳝、鳗鲡一样,具有皮肤呼吸能力和体表粘液,所以运输方法基本相同。 (一)泥鳅苗种的运输 泥鳅苗种可用木桶、帆布桶等敞口容器运输,也可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 1、泥鳅苗种运输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 1、水霉病 即肤霉病。池水中的霉菌侵入鱼体表伤口,向内深入肌肉组织,向外长出一簇簇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分解鱼的组织,鱼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表现焦燥不安,最后瘦弱或继发感染细菌病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侵染鱼卵可发生卵丝病。防治:在起捕、运输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鱼体受伤。治疗:(1)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1.池水质恶化饲养池水质的好坏,与龟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在饲养池中投入过量的饵料,或龟的排泄物在池中存积量过多,腐败后水质发臭,可引起各种有害病菌及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病菌大量孳  相似文献   

10.
养黄鳝五招     
网箱饲养黄鳝是比较经济、效益最好的养殖方式。现介绍了网箱养殖黄鳝的五个窍门:幼鳝挑选观察体表,黄鳝体表有红色带血块腐烂,为腐皮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  相似文献   

11.
<正>黄鳝为淡水底栖性鱼类,适应能力强,食性杂,饵料来源广。国际市场对我国黄鳝的需求量大,但对出口规格要求严格,一般为150g/尾以上。由于黄鳝的自然栖息习性决定了天然捕捞的黄鳝只能在4-10月集中上市,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加工产品出口前景较为看好,我国烤鳝串、黄鳝罐头、鳝丝、鳝筒等出口量逐年增加。因此,开展黄鳝人工养殖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正>一、水质调节良好的水质是保证规模化池养鳝取得高产高效益的重要因素。养鳝池经过一段时间投饲后,水质会渐渐变浓,透明度下降,溶氧量降低,若不对池水水质进行及时的人工调节,势必影响黄鳝的摄食生长,甚至孳生病原体,给黄鳝带来疾病。只有保持良好的水质,才能使黄鳝食欲旺盛,生长快、少发病。鳝池的水深以10~15cm为宜,高温季节也不应超过25cm,并要求水质新鲜洁净,溶氧量充足,pH值6.8~7.8。养殖初期(即4月初-6月初)每隔3~4d更换池水的1/3。6月中旬以后是黄鳝生长旺盛期,随着其个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 该病主要发生在贮养和运输过程中。引发此病的原因是放养密度过大,换水不及时,致使鳝鱼分泌的粘液大量积聚.发酵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水温剧增的结果。 一、症状:底层的鳝鱼相互缠绕成团,表层的则驱体竖昂,头部露出水面。体表粘液脱落,头部肿胀。 二、预防:放养的密度要适当。夏季要及时换注新水或在池内种植部分水生植物,以降水温,及时清除池中残饵。长途运输中要注意及时换水。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河蟹病害日趋严重,给河蟹养殖业构成了较大威胁。要控制蟹病爆发,首先要治本,即从预防入手,从冬季抓起。具体做法是:清除池底淤泥。淤泥的主要成分是大量的残饵、有机肥、死亡的生物机体和生物排泄物。过多的淤泥在夏秋季节易引发水质恶化,还能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硫化氢和氨等,使池水p H值下降,抑制和危害河蟹的生长和生存,特别是有害的病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存在淤泥  相似文献   

15.
<正>1.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1鱼种放养前严格清池池塘淤泥过多,使池水变浅,水体空间变小,削弱了池塘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能力;淤泥中大量的有机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毒,抑制养殖生物的生长;淤泥中有很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劣时,生物机体抗病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目前人工繁殖的黄鳝苗种尚不能够大批量生产,黄鳝养殖部分仍依靠天然捕捞的野生苗种,而野生苗种来源不一,加上操作不当等因素,放苗后不久,黄鳝出现痉挛症的现象非常普遍。黄鳝的痉挛症死亡率相当高,对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黄鳝痉挛病的病因黄鳝痉挛症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黄鳝血液载氧力下降,引起脑供氧不足,导致脑缺氧和脑坏死,致使高浓度的氨、硫化氢渗入  相似文献   

17.
1摸摸,主要是对鱼体表面黏液情况的辨别,如果鱼种皮肤正常,摸起来鱼体就是光滑圆润的;如果鱼体表皮粗糙、刺手,就说明鱼种体表黏液较少或消失。没有黏液的保护,鱼体容易受损,易被病原体感染;失去黏液的屏障,外界水份会透过皮肤大量渗入机体,使体内渗透压失衡,成活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鳝苗 黄鳝人工快速育肥,要取得显著经济效益。首先应选择好育肥鳝苗。鳝苗规格应稍大,单条重30g以上,育肥效果最佳。一般从徒手捕捉、笼搪等方式捕捉的野生黄鳝中选用深黄、偏黄、土红、褐色的黄鳝,黄鳝的体色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体表黑斑颗粒较大的黄鳝也可选用。淘汰伤、残、弱、病鳝后作为育肥对象。大规模养殖育肥,可直接购买人工养殖的商品鳝苗。  相似文献   

19.
<正> 每年秋冬季是向水库大量投放鲢、鳙、草、青等鱼种的黄金季节。但不少养鱼户发现,往往在投放鱼种后2-7天内,会在库面发现游动的病鱼和死鱼,这些病鱼皮肤失去光泽,体表粘液增多,严重者引起麻痹僵直直到死亡。根据上述症状,系典型的“水质不服症”,主要是由于水温剧变、鱼类皮肤神经末稍受到强烈刺激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失调引起的,该病死亡率高达20%-60%左右,往往  相似文献   

20.
浅谈黄鳝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夏季管理①夏季高温季节,鱼苗摄食旺盛,排泄量大,水质极易腐败,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指标持续偏高,导致黄鳝出现上草和病变(如"大头病"),此阶段管理定期施用"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