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互联网+"背景下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文章在梳理众创相关模式演进的基础上,调研合肥市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现状,诊断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而构建基于创新2.0的众创空间功能模型,提出合肥加快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瞭望     
正政策风标国务院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众创空间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和组织实施,提出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  相似文献   

3.
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文化建设,旨在汇集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以来各方面的建设成果,总结经验,为下一个十年发展奠基;宣传十年江财突出的创业成果,献礼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与江西财经大学日益浓厚的创业氛围。制作十周年纪念册,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历经三个月,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管理委员会编辑出版《弄潮——江财众创空间十周年纪》,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利于江财创业文化的传承以及激励广大师生创新与发展,投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意识的不断增强,各高校纷纷探寻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众创空间应运而生,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包含了网络空间、资源共享空间、创业工作空间、社交空间等,利用这些空间能够有效实现大学生线上线下创业咨询服务、创业资源共享、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那么如何打造良好的众创空间平台和环境,是每个高校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众创时代的到来,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因此,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是适应我国国民经济转型的战略调整,更是实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前提。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需要向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就业率转型,从创业实现教育向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转型。但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因此,本文对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建设星创天地,打造农村版众创空间,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十四五”规划中的“三农”工作打好基础。总结汾西县星创天地建设和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星创天地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江西财经大学众创空间(简称江财众创空间)在创业信息发布、查询、问题反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和开发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扩展江财众创空间的服务渠道,提升大学生创业体验。利用其提供的消息接收和回复接口,将创业知识、信息传递、在孵企业管理服务和企业展示等功能嵌入微信应用。提出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完善江财众创空间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高校创业教育,高校开设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众创时代的来临,促使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论文主要从变革教育理念,以岗位创业为导向、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的突破口、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阐述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希望研究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角     
<正>上海:以"双创+农业"推动都市农业供给侧改革先"进厅路演"、后"进园孵化"、再"种养创业",打造农业众创空间。沪郊正探索以"双创+农业"的新模式,推动都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沪郊金山枫泾地区,这样的"双创+农业"新探索已初步成型——以农创  相似文献   

10.
"众创"作为当下社会一种新兴的创新模式,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以广西软件研发产业转型升级为研究目标,通过相关软件研发人员参与"众创"视角下的软件研发过程中的实证研究,研究心理动机、预期收益和知识服务环境等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众创"视角下的广西软件研发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7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指出,要"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构建最广泛的创新平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使创新资源配置更灵活、更精准,凝聚大众智慧,形成内脑与外脑结合、企业与个人协同的创新格局。"当前,我镇聚力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大力推广澳棉生产经营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规模化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四众"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线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热词星创天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造一批"星创天地",这在一号文件中也是首次出现的新名词。星创天地是众创空间在农村基层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星火计划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星创天地简言之是"星火燎原、创新创业,科技顶天,服务立地",既是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又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学校"和创新型农业  相似文献   

13.
正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就要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提高有机农产品科技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加强各类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新技术示范推广、物联网控制等功能,打造高效生态农业的众创空间。二是以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富农,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生态产业,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在一定区域内形  相似文献   

14.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城镇化质量是当务之急。文章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基本内涵和国内相关研究,以福建省为例,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城乡协调度等6个方面构建了福建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通过系统聚类将全省9地市划分为城镇化质量较高地区、城镇化质量中等地区和城镇化质量较低地区,其中厦门市为城镇化质量较高地区,莆田、福州、漳州、宁德和泉州市为中等质量地区,南平、三明和龙岩市为城镇化质量较低地区。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9地市的城镇化质量参差不齐,空间差异显著,城镇化质量主要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中,厦门市的城镇化质量在全省中形成突出一极,与其它地市拉开较大的差距,而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省会,在城镇化质量评价中表现平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研究第三产业的发展历史形态尤为重要;以辽宁省30个市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例,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收集整理评价指标数据,从时间和空间对其时空演变进行整体分析评价;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仅以新知识、新技术的商业化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前提,更以科技企业的不断生成和迅速成长为依托,帮助科技企业从萌芽初创到茁壮成长并顺利实现成果转化的孵化载体,其重要性愈发显露。本文以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为分析对象,结合不同孵化环节载体的服务对象和主要功能,从“链”的视角探讨科技创业全链条孵化体系构建问题。研究发现: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经过建基地、搭平台和优模式三个阶段,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孵化链条,完成孵化载体间无缝对接,实现由单一的点状孵化向多元的链状孵化转变,有助于商业创意向市场价值顺利转化,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宁夏19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公共基础设施指标、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不均衡态势;经济环境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首要因素,社会环境、城市服务环境与生态环境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工程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土地整理工程质量评价的空间模型",从工程类型、质量形成阶段及质量特性3个方面对土地整理工程质量内涵及其评价要点进行了具体描述.以该模型为指导,设计了土地整理工程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土地整理工程质量状况的系统评价方法.该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得到各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以土地整理工程质量阶段分值以及总分值作为衡量土地整理工程质量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数字经济为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组织形态重塑带来了新的机会,不论是农产品生产追溯系统建设还是利用大数据的生产过程监管,"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使用创造了新型农业生产形态,特别是新的订单农业,给高品质生态和有机农业增添了生产的"数据"生产力,提升了产品的高附加值,更好地保障了全生产过程食品安全有效控制,也满足了消费升级需要;数字经济给予老手艺以新生命,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老艺人实现创业,在虚拟空间里建立了自己的众创空间,老手  相似文献   

20.
<正>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农民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农民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现就加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农民是新常态、新阶段背景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重要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创新创业蓬勃兴旺,不断为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二三产业、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