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8个省份1354个农户、跨度1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对于农户长期收入的影响和性别比例的最优范围及其影响的时间变化趋势。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①男性劳动力比例的增加对农户收入边际影响有递减的趋势,农户最优的劳动力男女性别比例大致在101~105.7之间。②相比最优的性别比例,男性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收入的边际影响将降低0.2个百分点。平均而言,1987-2002年,农村性别比例失调使农民边际人均纯收入降低0.67%。③随着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加剧,男性劳动力比例对农户收入影响的递减趋势将加剧。未来性别失调问题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鲁西北地区农户种植业收入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6~20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定量模拟分析了鲁西北地区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各影响因素.由此得到以下结论与政策性启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大小是影响种植业收入的重要因素;种植业费用生产弹性系数较高,但边际效益逐年递减;农产品价格对于农民收入有重要影响,但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始终是决定农户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边际报酬递减,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的负效应凸显;耕地资源配置效益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西省集体林区的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从家庭收入结构差异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户林地流转行为。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户主性别、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和收入水平等家庭结构特征因素对农户林地转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农户对林业经营风险的态度及家庭收入结构因素对农户林地转入有显著影响。户主为男性、家庭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趋向于转出林地,户主文化程度高、认为林业经营风险低的农户趋向于转入林地。家庭收入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农户,其林地转出量高于其他收入结构的农户,而其林地转入量却低于其他收入结构的农户。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农户和村庄两个层面剖析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对促进农户增收和推动村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原理和方法,以大西安地区城郊地带1 441户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从农户和村庄两个层次对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农户和村庄对农户收入差异的解释程度分别为7989%和2011%,表明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2)在农户层次,农户生计资本和生产经营结构各因子对农户收入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非农收入占比(0638)、务工人数占比(0433)、劳动力数量(0388)和种植结构(0333)等8个因子对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0336)和土地经营规模平方(-0000 1)起负向作用。(3)在村庄层次,村庄的产业类型、区位条件和土地流转等对农户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诸多因子又通过影响农户层面变量的收入回报率对收入起间接调整作用。[结论]农户收入差异问题作用途径复杂,对于农户增收,应从农户及村庄环境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5.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从农户家庭禀赋、经营结构、社会资本、农户所处地理环境、农户主体性等五个层面建立农户收入模型,利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各类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农户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是能力差异,这是一个复合的、多层面的因素,既有微观层面因素如农户家庭禀赋、经营能力和经营结构,也有中观层面因素如当地的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还有宏观层面因素如全社会的公共产品供给等。在过去30多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和减贫的最主要动因,但也因此导致并加剧了乡村空心化和衰退等问题。现阶段,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有机协调乡村和城市平衡发展,优化农村劳动力布局,使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相互补充,使其成为增加农户收入、改善乡村环境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切入点,这对于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的减贫脱困十分重要,也是在欠发达地区形成城镇化和村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由于其居住环境、社会发育程度等的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村的农户行为有别于其它地区的农户,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23个村、228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在农户资本要素禀赋中,农户生产性资本、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力是否接受过培训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劳动力数量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在农户生产经营结构中,种植结构对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农户是否兼业及非农就业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村庄的外部环境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也是农户家庭经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性转移不仅对宏观经济增长具有影响,而且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影响。对于二元经济结构社会来讲,农村劳动力的自发性转移对城乡相对收入变化也会产生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福利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生产函数等经验模型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以及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而且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城乡相对收入呈现随经济增长而拉大的趋势,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却起着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6年在山东省和河南省开展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调查"所获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概率显著降低0.161。运用工具变量的CMP估计法和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仍然显著。进一步地,通过区分农户是否以务农收入为主和务工距离的不同,分析不同兼业程度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本文间接验证了外出务工的影响包括积累能力的积极作用和改变从业重心的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并发现:从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影响的差异看,外出务工的负向影响的主要作用人群是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而对于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促进其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因此,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流动,释放要素生产潜力,帮助以务农收入为主的农户积累能力,是推广和普及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总收入、收入结构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调整方法,分析内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且会加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根据农户收入增长的分解结果,按照中间要素贡献度的大小,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收入的提升效应依次是劳动力优化配置、服务专业化分工和土地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