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段时期,新兴经济体通胀持续高走引起各方的密切关注,各经济体已"各显神通"积极应对通胀.本文在分析新兴经济体通胀形势、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探讨新兴经济体应对通胀措施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分析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形势及其对新兴经济体的不利影响.最后分析我国通胀形势,探析我国通胀加剧主要成因,并提出具体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复苏在即,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难言退出,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在2011年继续遭受更大的通胀压力. 通货膨胀压力倍增 分析人士认为,加息等紧缩政策作为应对通胀的手段,是新兴经济体解决当前问题并防范远期风险的切实举措.但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看,新兴经济体已采取的政策不足以控制通胀走高之势,粮食、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不断传导到新兴经济体的消费物价当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等国家纷纷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国际市场流动性充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复苏、国内资产价格高涨。  相似文献   

4.
受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影响,2010年第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走高特点。其中,工业品价格上涨较快,金属、能源、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农产品价格波动相对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包括: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强势复苏,全球美元流动性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美元近期走出疲软以及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不仅加大了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经济运行的风险,而且也迫使中国必须加速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量化宽松对世界新兴经济体影响及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基础上,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得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会降低新兴经济体债券收益率、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加大新兴经济体流动性过剩压力、加大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等结论,认为这些不利影响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稳定。因此,我国应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中国可能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栗亮 《西南金融》2015,(1):10-14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明显的外部效应包括资本流动效应、跨国间的汇率变化或相对价格的变化。随着美国购债规模的持续收缩和结束,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应对将是一个亟需探讨和解决的话题之一。本文以新兴经济体为例,从外溢效应的理论、新兴经济体对于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表现及可能的应对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得到相应的启示和结论。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复苏,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资本流入带来的冲击,国内通胀压力上升、资产价格上涨。如何打赢应对热钱流入的"货币战争",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世界经济运行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全球经济触底反弹、通胀通缩全球并存、债务危机若隐若现及经济合作继续推进。具体到地区来看,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都表现为温和复苏,而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强劲反弹。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适度放缓,并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疲弱、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资产泡沫等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房价上涨在通胀形成和传导中的作用,指出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通过引发通胀预期推高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价格,从而对整体价格水平产生成本推动型的上涨压力,其中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通过加大食品价格波幅和提高其价格中枢水平对通胀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抑制物价须管好房价,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偏多证券类资产是应对通胀上涨的急先锋,在政府没有找到抑制物价上涨有效办法之前,只能听任证券资产的价格泛滥。从这重意义上讲,今后一段时间内在没有市场内部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只要大盘确立了反弹趋势,其反弹的幅度或空间将会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