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刘连营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4)
外资并购,这一在国际银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为,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加上各方面条件的逐步完善,近期外资参股并购在中国银行业内掀起了新一轮热潮.通过对外资参股并购兴起的原因、特征及其优劣点的分析,指出:外资参股并购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应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促进外资参股并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期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热潮以及在WTO承诺下中国进一步开放银行业的未来前景表明,外资银行将在中国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历分析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情况。虽然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外资进入是以直接收购或者取得控股权的形式,但外资在中国银行业至今只占很小的股份,管理方面的参与也非常有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可以从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业中获得更多收益。国际经验显示:面对外资银行的更多参与和引发的更激烈竞争,东道国如果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和创造充分的机会,将从总体上带来重要收益。 相似文献
3.
胡静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6):23-24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银行业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11):42-47
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银行的竞争目标决定了银行业的竞争效率。要使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富有效率、解决我国银行业中竞争不足与竞争无序并存的矛盾,其关键在于形成一个合理的、趋于竞争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同时作为微观主体的银行具有一个能够起到内在激励与约束作用的竞争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背景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风险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从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和银行盈利能力三个角度,分析梳理了外资进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门槛效应机制,基于2009-2018年全国3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面板门槛回归.研究发现,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 相似文献
8.
9.
10.
外资银行陆续入驻中国,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与强手竞争,学会与“狼”共舞才能使自己得到成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Panzar-Rosse模型度量了1996年至2006年间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并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市场竞争度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我国银行业呈现垄断竞争格局,且竞争压力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归因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呈现U型关系,当前外资银行带来的实际竞争压力还很有限,只有当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达到并超过一定水平时,才会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受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全球银行业也将发生结构调整。本文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并对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定位及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接下来从网点、产品、客户服务等方面对全面开放后中外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的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零售业务中的短板所在,最后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明确零售业务发展定位、加强零售业务产品创新、全面提升个人金融业务服务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当前外资银行巨大竞争压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部混业经营的演进史实际上是金融机构经营效率与监管机构监管能力两者间的平衡发展史。在我国金融走向全能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监管机构要密切关注我国外资银行在混业趋势下的经营策略,既要保证外资银行逐渐地实现国民待遇,又要加强对外资银行合法和非法规避监管行为的管理,以此来保证我国金融市场上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
巴塞尔委员会逆周期资本框架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和《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参照制定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框架,并视需要要求银行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本文采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对该资本缓冲政策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我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事关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宏、微观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宏观经济因素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比微观因素显著;(2)宏微观因素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有效控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96~2007年台湾银行业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台湾银行业利润和资本水平呈下降趋势,台湾银行业的稳定性总体水平不高;台湾银行业的过度开放导致风险增大、金融动荡频繁发生。台湾银行业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大陆认真借鉴,两岸合作为台湾银行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