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若要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笔者认为可分长周期和短周期两个角度。短周期的经济线索是一环扣一环的。长周期来看,中国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波大周期:第一波从1978年至1999年,内部红利、改革红利提升了生产率;第二波从2001年进入世贸组织至今,由外部红利,即出口红利推动。着眼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还是充满希望的。  相似文献   

2.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 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3.
人口红利与体制红利、全球化红利一起,被称为是推动中国经济三十年高增长的三大红利。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却暗含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预示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拐点正式到来,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近30年的经济腾飞,国内外学术界大多从体制改革、外资引进、技术模仿、中央集权等中国研究的常规范式进行解释。近些年,"人口红利"概念的提出将人口年龄结构这一关键变量引入对经济发展的考察之中。本文笔者在对"人口红利"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主要致力于利用建国以来的人口数据考察中国的人口转型以及人口红利的形成、演变过程;综述性分析了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指出了兑现"人口红利"的政策条件以及中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经济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原有的三大红利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必然经历紧缩周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高速增长期,幸运的是,当一个红利消失后,必然伴随着另一重红利的诞生。农村包产到户、生产效率的红利逐渐消失后,农民进城成为庞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大军,低端制造业由此起步。中国国内的低端内需逐渐饱和后,随着国际市场的打开,中国融入全球贸易链,成为世界车间。失衡的结构不可能不动,当世界经济因次贷危机陷入崩溃,出口、劳动力、货币红利同时消失。这是一个巨  相似文献   

6.
券商大看台     
方正证券人口红利正在创造中国奇迹“人口红利”创造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奇迹,并正在创造中国奇迹,拥有大量最富生产性的人口可使经济增长获得额外的源泉,即“人口红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至1964年期间,美国的“婴儿潮”使其人口结构转变,带来了1960年至1980年的经济高增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创造的发展奇迹,主要依赖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全球化红利与制度红利正逐渐丧失,传统企业急需通过转型与变革追求新的增长点。电商会不会是下一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李迅雷 《证券导刊》2012,(35):92-95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下降通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也即将消失。由此人们会产生一些疑问,到底现在的人口转变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人口红利真的要消失了么?如果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的向下拉动作用会立刻显现么?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经济形势,恰好给了中国经济一次彻底改变结构性问题、去泡沫化去房产化的机会。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宏观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贯穿全年,很多指标更是创下近年来最差的表现。由于对中国人口红利、资源和环境红利的过度依赖,企业创新不足和核心竟争力缺失的问题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促进经济稳增长、防风险,保持其长期健康发展必须要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行政机关,探索绩效管理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是依法行政、创新管理、转变职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一项具体实践,也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突破口和抓手。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13,(40):32-32
迎接第四次制度红利 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迎来中国经济的第四次制度红利。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第二季,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蓝图,届时将得到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2.
刘强 《金融博览》2014,(4):14-17
2014年,中国经济迎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伴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改革红利让人期待。不过,在释放改革红利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加快金融改革,让市场激发金融业效率,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由人口红利转向资金红利的平稳接力。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月3日,《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行。该书作者、著名经济学家蔡昉以“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现全文刊发演讲,与读者分享。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有人说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可是,这在早些时候并不被大家所承认。前些年我和林毅夫、李周三人合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的奇迹》,出版时正值改革开放20年。我们提出的“中国的奇迹”一说,被很多人质疑,他们问:你们是不是对中国经济太乐观了?  相似文献   

15.
陈达飞  邵宇 《金融博览》2021,(22):51-53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周年. 回顾这段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第一个十年,在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双重利好之下,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GDP总量逐渐赶超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工厂"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个十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全球化面临调整,中国经济面临多重约束,曾经的驱动力转变为未来增长的阻力,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挖掘中国经济新动能成为新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三十年,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有三:一是高投资。二是高出口。三是"人口红利"。但未来十年,不论是投资和出口还是"人口红利",这三大动力都将出现衰减,中国经济将  相似文献   

17.
孔汀 《理财》2014,(1):14-16
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30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但是,即将结束的人口红利,迫在眉睫的老龄化社会危机,趋缓的经济增速,都使得国人对二孩的逐步放开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8.
转瞬之间,中国经济开始了2015年的新旅程. 过去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与之相随的是,过去长时间积累的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也正在逐步被控制住并开始消解.2014年,中国经济虽然没有了曾经的两位数增长,但却是从旧常态往新常态转变的最关键年份. 2015年的中国经济,应会延续201 4年的惯性,进一步稳固新常态下的经济趋势. 首先,下调经济增速是对过往GDP“非常态”增长的理性回归.中国经济规模从2003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万亿元,一方面,固然是内生增长势能不断释放,人口红利、WTO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等交相叠加,但另一方面,这种高速增长也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强行拉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没有改革,经济就不可能有突破;有了新的制度优势,才能够保证新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的出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问题与风险,但由此认为中国将从此陷入低增长通道是不对的。——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国的增长空间已经被部分透支,短期内也很难维持8%的经济增长。——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相似文献   

20.
现实情况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由恢复性增长因素、学习性增长因素和领先性增长因素混合构成。潜在增长率的实际实现率由软性制度、强制制度和契约制度三层制度因素决定。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通过适当的制度变迁和制度供给,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和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实际实现率。本文提出新供给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侧重供给侧的制度供给,从供给侧研究供求均衡问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并以此测算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潜在增长率。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因为实施了解放供给约束、推动供给创新的制度变迁。如果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进一步释放以企业为主体的供给侧活力,以制度供给进一步创造制度红利,将人口红利升级为智力红利,中国的经济就能从学习型进步提升到领先型进步,就能为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继续做出贡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