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今年元月起,我区农行在全区范围内开办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究竟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笔者试谈浅见。一、加强领导,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虽然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但是,解放以来,我们银行一直没有开办此项业务,银行干部对它不熟识。另外,大家对目前开办此项业务也有一定的思想顾虑。会计部门的工作量增大,人员安排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还担心业务不熟,怕错怕乱;信贷部门怕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企业无能力兑付,贴现到期收不回资金,银行要垫付资金,承担风险大;计划部门怕资金匡算不准,资金调度衔接不上。因此,针对这些思想顾虑,各级行领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好组织落实工作,分行应及时举办培训班,各行要认真组织干部学习总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实施办法》、《中国农业银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会计核算手续》和分行的有关补充规定,以及商业汇票基础知识,为开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打下思想基础和业务基础。二、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与计划、信贷、会计等业务部门联系密切,只有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才能把该项业务搞好。计划部门要认真做好资金的调度、  相似文献   

2.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是结算与融通资金相结合的一种业务,它牵连到多种业务和政策、规定。亟需综合运用结算、信贷、计划、利率等手段,实行以下配套改革: 1.统筹安排和合理组织贴现和再贴现资金。拥有一定的贴现和再贴现资金,是发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的必备条件。为确保开办此项业务的资金需要,应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专业银行一是要改进计划管理,按照承兑商业汇票的发展,安排一定用于贴现的资金;二是改革信贷制度,逐步改变贷款结构,压缩信用贷款,增加贴现资金;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信用社开办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难点之一:由于农村信用社未受商业银行委托,不能独立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致使在农村信用社开立主帐户的企业,只能通过商业银行辅助帐户办理银行承兑业务.  相似文献   

4.
当前,企业之间有相当一部分销货款被购货方长期拖欠,使本来不缺资金的销货企业,也发生了资金周转的困难。银行推广商业汇票,是帮助企业清理历年拖欠贷款的一个有效措施。现在一些银行已进行了商业汇票承兑,帖现办法的试点,效果非常好。但是,目前有一个很大的缺口,就是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开展这项业务。拖欠贷款在乡镇企业相当普遍,乡镇企业大部分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往来,因此,农村信用社也应该尽快开办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信用社开办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当前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信用社转贴现或再贴现渠道问题。建议人民银行明确规定,凡在各专业银行开户的农村信用社,各专业银行可对之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转贴现办理再贴现。二、转贴现的核算办法。基本上可以采用现行规定的再贴现核算办法。建议对转贴现时提交的商业汇票,由现在的抵押形式、  相似文献   

5.
1999年度,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把推动辖区票据业务作为现阶段改善金融服务,引导信贷投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政策措施。与此同时,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票据融资新品种、新形式、努力发展以省为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积极探索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的再贴现回购、转贴现及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贴现、再贴等业务。银票转贴现,再贴现回购,商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等票据业务在渐、闽两省率先实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正>开办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对于引导商业信用、疏通结算渠道、搞活企业资金、推动横向联合、支持生产流通,已日益显露其生命力.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行处,在推行这项业务中作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可是,时至今日,在我省范围内,对该项业务的推广却是步履艰难,不尽理想.1986年,全省工商银行系统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开展的只有11个行处,占行  相似文献   

7.
为维护商业汇票业务健康发展 ,进一步规范票据行为 ,防范票据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 7月 2 6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 ,严禁承兑、贴现不具有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承兑授权制度和承兑授信业务管理 ,在出票环节严格把关 ,切实加强承兑业务审查 ,办理承兑业务时 ,必须审查承兑申请人与票据收款人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关系。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条件办理贴现业务 ,所办理的每笔票据贴现 ,必须要求贴现申请人提交增值税发票、贸易合同复印件等足以证明…  相似文献   

8.
开办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实现了一套资金,满足多个企业的资金需求,银企双方受益。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发挥人民银行宏观调节的作用。促进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的开展,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开办再贴现业务。第二条再贴现是专业银行以  相似文献   

10.
如何办好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李东荣目前,我国办理的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主要是指商业汇票承兑贴现。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是我国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解放前就已存在。新中国建立后,在产品经济的模式下,此项业务停办达30多年。改革开放后,此项业务才逐渐恢复办理。但由于各种...  相似文献   

11.
贴现是一种票据转让方式 ,也是现代商业银行一项典型的低风险的信贷业务。柳州分行从 2 0 0 0年 9月份开始 ,率先在柳州市开展了贴现业务 ,拓展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并取得较好成效。但是 ,该行在开办此项业务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最近 ,笔者对柳州分行开展票据贴现业务情况进作了专题调查分析。一、基本情况柳州分行开展贴现业务始于 2 0 0 0年 9月 5日成立的“柳州分行票据业务中心。”经营范围主要是办理银行承兑票据签发和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 2 0 0 0年 ,中心办理贴现业务 1 0 6笔 ,再贴现 73笔 ,2 0 0 1年办理贴现 3 3 9笔…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扬州市召开了票据承兑、贴现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广东、四川、陕西以及重庆、深圳等十三个省、市分行二十余名代表。会议在回顾票据承兑、贴现试办情况,肯定票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现状:今年以来,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发展在引导资金投向、增加商业银行收入、调整资产结构、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往年相比,全省票据业务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三增、一减”的态势,即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量增加较多而再贴现业务量继续萎缩。具体数据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人民银行为了灵活地融通资金,搞活经济,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恢复了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并且拟订了《票据承兑,贴现试行办法(草案)》。现将上海市分行试行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情况和试行办法(草案)发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承兑贴现业务的相关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在办理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时,对合同、发票等相关资料的审核把关不严,部分业务档案中所附资料不清晰、不完整或存在瑕疵。如存在银行承兑汇票出票日超过合同有效期,同一笔交易中增值税发票与合同上购货单位名称不一致,客户基础资料与档案资料相分离、缺少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及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未按制度规定留存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部分合同缺少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银行开办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业务,为时不久,它的意义、作用和具体做法,银行和企业的干部都比较陌生.这里我谈谈此项业务开展的情况、问题和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其他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各银行)相继开办了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支  相似文献   

18.
票据承兑、贴现,是用经济办法疏导和管理商业信用的有效措施。1980年人民银行总行提出有控制地开放商业信用后,由于管理工作未能及时跟上去,出现了一些混乱。为了加强对商业信用的疏导和管理,引导其步入正轨,1981年经总行同意,首先在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试办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在上海分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其它许多地方也相继参照试办。据了解。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规模不等地试办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银行调节、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服务四化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两总行关于开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指示精神,我们组织开展了这项业务。我们于1986年上半年在沈阳市进行试点,10月份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试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取得较好的效果。截至1986年11月底全省已有13个市开办了这项业务,共办理银行承兑汇票1927笔,63317万元;贴现3331笔,55490万元;再贴现1280笔,38568万元。  相似文献   

20.
票据承兑和贴现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之一,解放初期,上海也曾应用过票据贴现来融通资金,以后,由于取消了商业信用,票据贴现业务随之停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计划指导下市场调节辅助作用的逐渐发挥,怎样运用票据和票据贴现以有效地管理商业信用,融通资金,搞活经济,就成为经济金融工作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