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广域网、局域网及各种移动信息终端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组成的互联网络。它具有终端智能化、网络IP化、业务多元化的特点,最重要的还是终端的移动性和业务的个性化;它将互联网延伸到移动终端上,实现人们随时随地上网的愿望。通过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与人聊天、手机支付购物、浏览各种资讯等。  相似文献   

2.
移动支付     
《黑龙江金融》2014,(3):79-79
移动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最为重要的模式之一,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PAD等)对获取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是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融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具有三个特点:第一,移动性。移动终端本身具有的移动性使得消费者可以从必须到指定地点办理特定业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摆脱支付实现的特定地域限制。第二,实时性。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结合使得支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是指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可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信息终端登录的,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应用的开放式互联网络。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携性、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支付市场风起云涌,各路英豪迅速抢占移动支付的蓝海,微信红包、微信财付通、嘀嘀打车、刷NFC手机购物或乘公交等等,各种创新的移动支付应用和终端技术方案的采用层出不穷。不管采用哪种移动支付技术和应用模式,都离不开移动支付的载体"移动终端"和广大的移动终端消费者。所以,移动支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移动支付终端的多样性和易用性,将是影响未来移动支付业务拓展的重要一环。如何联合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通过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电脑》2012,(11):28-28
融合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等新技术在智能终端的应用,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应用模式——移动金融平台。为了应对多元化发展对业务处理及产品营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借助新技术、新终端来打造定制化的移动金融平台,以此提升业务处理、移动办公的效率、时效性和交  相似文献   

6.
谢越 《中国外资》2013,(8):184-185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一般为手机)发出数字化指令为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单支付的的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和3G网络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手机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6亿以及3G网络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忽视。移动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与金融支付的融合类业务,其应用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银行、运营商、手机厂商还是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在对这个新兴支付市场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从我国移动支付的使用与发展环境、国内移动支付当前主要业务模式及应用、国内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公司的业务情况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2012年的金融热门词"移动支付"。  相似文献   

7.
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开始向传统互联网大幅进军。在此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移动政务正在发展为电子政务的重要分支,税务移动化特别是纳税服务移动化发展空间广阔。纳税服务移动终端是服务于税务机关与中小企业纳税人的税务APP应用,它利用移动终端及时、精准、便捷的特性,促进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高效沟通,并实现涉税业务流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尹洋  廖渊  刘伟煜 《金融电子化》2012,(9):31-32,34,35
随着智能手机终端、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行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愈发明显,行业的商业价值日趋提升。随着苹果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大量的移动应用应运而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和深远,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移动金融应用的发展关系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企业移动应用商业模式逐渐清晰,这一创新模式也为提升消费者体验、企业效益及降低运营成本开启了一个新契机。虽然目前国内各行各业的移动业务应用方面尚属起步阶段,但在联想等IT公司的大力推动下,移动业务应用已经风生水起。3月20日,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与顾问机构IDC公司联合联想公司发布了《2013企业业务移动化整合管理白皮书》,这预示着企业移动化时代已经到来,而整合式管理服务正成为企业移动化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行为正逐渐由传统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远程支付模式向以手机移动支付为代表的近场支付模式转变。现代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SIMpass、RF-SIM、NFC等多种移动支付技术方案,结合银行传统业务,创新产品和应用,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各种无线射频技术的研究和比较,寻找适合商业银行创新和拓展业务的无线射频技术解决方案。并在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民生银行已经部署了6000多个智能终端,享受移动办公带来的便利与效率。但是,移动互联时代,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很难再提供可靠的保障。民生银行移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从终端、传输网络、应用以及运营制度建设等维度去落实,以循序渐进、快速迭代、逐步推广的建设步伐螺旋式推进,具体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金卡工程》2013,(8):3-5
通常我们所说的移动支付是指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NFC技术的快速发展,支付终端的不断丰富,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银行机构、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6.48亿笔,金额近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移动支付是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对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移动支付技术将移动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随身"、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社会影响面广等特点。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各国试点层出不穷,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也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在移动支付成为社会热点的同时,支付安全问题也成为全产业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移动互联网引领着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新一轮变革。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形成移动金融,借助移动终端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行业创新最活跃、成长最迅速的新兴业态。移动金融的新特点(一)移动金融顺应了移动用户迅猛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据统计,截至2014年1季度,国内手机用户已近1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6.71亿。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  相似文献   

15.
侯晓明 《新疆金融》2013,(11):74-81
<正>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依托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移动终端,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相较传统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网具备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可定位等特点。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如何顺应金融服务移动化、智能化、细致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把握  相似文献   

16.
刘畅 《中国外资》2013,(24):137-137
近年来,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它是移动通信网、互联网、IT技术和手持终端设备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突破了互联网的局限,扩张电子商务的领域,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商务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金卡工程》2013,(11):4-5
从2010年开始,移动支付随着支付宝远程应用的扩展到近场支付的商用,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它是渗透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环节,从终端到业务到服务,从近场支付芯片的支持,以及到HTML5当中API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更多的移动终端、传感设备随时随地的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驱动作用,我国正逐渐步入了大数据时代。而针对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也已逐步成为了推动移动终端技术应用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从大数据的内涵及特点出发,着重就安全移动办公终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介绍。  相似文献   

19.
《金卡工程》2014,(4):5-5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平台、应用、服务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迅猛发展,不断催生出了一些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包括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等不断涌现,正在全方位满足广大用户的各种需求。移动支付作为近两年来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受通信业和金融行业各方面广泛的关注,移动支付实现小额性、移动性、融合性等特点,在增加用户黏性、方便百姓生  相似文献   

20.
王军 《金融电子化》2011,(11):26-27
3G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大门开启,移动支付也随之成为手机应用领域里最被看好和期待的业务应用.这些应用都基于手机通信功能的开发和身份识别属性两大功能,通过不同的业务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应用模式,也为移动支付的扩容提供了无限的成长空间.但由于整个商业链条上牵扯着众多利益方,因此全面商业应用仍然没有完全打开.尽管移动支付仍处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