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资本充足状况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行之间才具有可比性。2004年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特别强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深发展、浦发、民生和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八项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2.
孙天琦 《西安金融》2005,(10):19-23
香港现行银行呆坏账拨备制度的主要特点:(1)与一些监管机构不同,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没有发出过对呆坏账拨备水平的正式指引,但是制度有效;(2)HKMA鼓励按个别贷款的实际情况计提拨备;(3)结合五级分类制定各级别贷款的具体拨备基准,并在特定时期有针对特定国家的国家风险准备;(4)强调五级分类的准确性;(5)要求计提拨备时对抵押品适当估值.HKMA经常对银行发出指引,列明银行就部分常见的抵押贷款(按揭、股票质押等)应遵守的最高贷款与估值比率;(6)一般准备税后处理,特定(专项)准备计入成本税前计提,银行与税务部门就拨备也会讨价还价。对我们的启示:(1)准确的贷款质量分类是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基础;(2)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待遇,商业银行和税务部门的讨价还价不可避免,金融企业也必须通过纳税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在特殊时期,可以考虑税收上的支持。同时要规范核销,提高核销效率;(3)可以研究针对特别国家和行业的特种准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研究针对特定行业贷款比重限制(余额占比、增量占比,即贷款的行业集中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农村信用社要加紧推进五级分类,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6)规范抵押品的价值评估、打折率、聘用外部评估公司、抵押品保险、价值重估、五级分类和计提时对抵押品的处置等,这需要各方的工作进入到更深的技术层面;(7)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指引,引导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必要的和规范的内、外部各层次数据库,积累有关数据;(8)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资本或者经济资本管理,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确保贷款损失准备能够覆盖预期损失,而其不能抵御的非预期损失能够被资本充分覆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压力测试、制定应急方案等措施来应对异常损失。  相似文献   

3.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项新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对其经济后果的评估非常重要.关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计提的具体影响,目前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我国5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从监管资本、会计损益和资本计提前瞻性的角度分析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计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影响上,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金额显著增加,利润波动增强,对资本充足率带来一定冲击;从不同特征商业银行看,小型商业银行、使用权重法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H股上市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从资本计提的前瞻性看,贷款损失准备的前瞻性得到加强,顺周期性效应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4.
张峰 《新金融》2012,(9):46-50
随着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计量工具的推广,国内商业银行开始使用预期损失这一指标来衡量信用风险的大小,并以此作为贷款定价和准备金计提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参考。本文从预期损失的原理出发,通过对比其在贷款定价和准备金计提中的应用差异,试图揭示当前银行利润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向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公众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本充足状况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因此,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美国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上曾经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完善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同样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抵御风险、真实反映资产和经营业绩都具有重要作用。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完善法规,指导银行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尽快健全我国银行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核销是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实现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谨慎原则,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和金融企业内部信贷管理等因素,分析各项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及时、足额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建立贷款损失准备制度①。本文以截至2002年末四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告为依据,分析各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以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朱丽 《投资与合作》2014,(1):144-144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逼常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损失避免陷入经营困境或破产,商业银行需要在估计风险和损失的基础上提取资产损失准备金。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但是,由于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