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鼓励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评估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法,可以使银行资本和所承担风险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直接,可以大幅度提高资本对风险的敏感性。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需要四个变量,违约概率是其中之一,同时只要采用内部评级法,不管应用高级法还是初级法,违约概率都需要由银行自己估算,国内某些商业银行已开始着手违约概率的计量。本文主要对违约概率的定义、作用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审视内部评级体系:风险权重、风险偏好与银行业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下,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暴露、期限是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重要参数,假设资本总量不变的前提下,4个重要参数的变化都会对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本文按照内部评级法的资产分类方法,通过分别分析每个参数的变化对各类资产风险权重的不同影响,提出实施内部评级法以后银行业务策略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损失率是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中的重要参数,一般通过二维评级中的债项评级进行量化。目前欧洲、澳洲、新加坡等主要银行系统已经基本完成新资本协议实施进程,在信用风险领域,主要的大型领先银行普遍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即通过开发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模型,建立二维内部评级体系,对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范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实践及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皓 《上海金融》2008,(2):48-52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使得内部评级体系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显得更加明确。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大中型银行逐步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加强了信用风险管理,初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积极准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本文在把握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部分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在违约定义、评级结构、评级方法、评级流程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其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经银监会核准,国内6家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其显著特色是过渡期后利用内部评级初级法下违约概率结果计量风险加权资产和监管资本。目前关于违约概率估计的研究大都存在未能严格遵循监管要求建立识别违约样本的标准,未能建立包括校准环节等在内的完整内部评级模型开发框架,以及未能将专家的业务经验纳入模型设计等方面的不足。鉴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满足监管合规要求的模型开发框架,设计了一个非线性多重约束的内部评级违约概率模型,并引入分类器原理评估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某银行业务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更有效的资本竞争优势,首先从核心定义入手,阐述了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下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行性。随后,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监管资本公式为基础,利用数理解析和图形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了监管资本要求(K)与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有效期限(M)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风险暴露中监管资本要求(K)的系统性差异。最后,以数理分析和图形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推进内评应用、优化资产结构、以组合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微型和小型企业业务发展、提升合格风险缓释品的覆盖比例、设置合规且有效的合格风险缓释拆分规则等策略,实现监管资本套利。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更有效的资本竞争优势,首先从核心定义入手,阐述了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下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行性。随后,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监管资本公式为基础,利用数理解析和图形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了监管资本要求(K)与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有效期限(M)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风险暴露中监管资本要求(K)的系统性差异。最后,以数理分析和图形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推进内评应用、优化资产结构、以组合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微型和小型企业业务发展、提升合格风险缓释品的覆盖比例、设置合规且有效的合格风险缓释拆分规则等策略,实现监管资本套利。  相似文献   

8.
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大幅度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但可能导致信贷运行和经济周期的过度波动。本文认为,由于信用风险是变化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以及违约风险暴露具有亲周期的特点,亲周期程度取决于银行所采用的模型方法和预测时间;通过第一支柱下降低风险参数的风险敏感度、降低风险权重函数曲线的斜率,第二支柱下的压力测试、设立超额资本要求、平滑风险权重函数的输出值,以及提取动态准备金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内部评级法的亲经济周期效应;监管当局应在更宏观的框架下分析内部评级法的宏观经济效应,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解决亲经济周期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用卡》2008,(6):76-76
据悉,中国工商银行已于近日成功投产了法人客户评级优化系统,实现了单笔非零售信贷资产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的计量,显著提高了评级结果的准确性,达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初级法的要求,风险计量技术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此举也为工商银行在2010年底前实施内部评级法高级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内动态     
个人按揭贷款违约损失率不得低于10% 银监会于近期制定发布了包括《关于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补充监管要求》等在内的多个资本监管配套政策文件,以增强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市场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11.
曹劲 《国际金融》2010,(11):23-29
一、违约定义与认定标准(一)违约定义的监管标准中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中的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如果"债务人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应被视为违约":  相似文献   

12.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针对防范信贷组合信用风险所需要的资本制定的内部评级法,通过风险驱动因子的变化来反映组合回报的变化,并根据风险权重函数,通过风险加权资产转化为与每一项信用风险敞口更准确匹配的资本要求.本文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敞口、期限因素以及违约相关性等信贷组合信用风险的风险驱动因子的度量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中,建立非零售主标尺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类型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违约概率区间划分。通过在违约概率和信用等级之间建立统一的对应关系,实现不同客户违约风险的比较,从而为实施差别化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主标尺设计不当,不仅会造成评级结果过于集中于某些特定的级别,而且容易造成部分或全部级别预测的违约概率大幅偏离实际违约率,监管资本计算失真以及经济资本错误分配等后果,直接影响风险预测的合理性。本文主要介绍主标尺构建的方法论、评估主标尺合理性的标准,探讨中国银行业在设计和优化主标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开始,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目前,对内部评级法中信用风险核算变量违约率(PD)的核算的研究更为深入,模型发展更为成熟,基于违约模型的内部评级法日趋成熟,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日益凸显。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主要测算变量违约率(PD)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违约模型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内部评级法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违约概率测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对借款人进行违约概率的测度,已经被列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关键内容,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采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对处于风险暴露中的每一借款人进行评级,并估计其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6.
孙健 《新金融》2008,(9):24-28
为了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银监会对国内部分大型银行提出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本文通过对2006年颁布的新资本协议监管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的定量研究,力图解释风险参数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期限对银行监管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通过比较银行业务监管资本计算公式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违约概率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呈抛物线趋势,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零售业务给与了风险优惠政策,银行的不同业务发展倾向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抵押贷款违约损失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将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纳入监管资本衡量的基本框架,国际活跃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指标已从不良贷款率转向PD和LGD。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上LGD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并对国内商业银行抵押贷款LGD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莘 《国际金融》2009,(4):65-66
内部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通过客户的违约概率(PD)来体现的客户信用评级是内部评级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均对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使用有相应要求。总体而言,客户违约概率(PD)在行业、地区的风险组合管理的作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违约风险模型对违约定义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贷款信用风险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定义三种违约,运用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会计数据分析了Logistic违约风险模型对违约定义的敏感性。实证研究表明,在三种违约定义下,违约模型的结构相似,但模型选择的变量和变量的显著水平存在差异,违约模型对违约定义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评级是征信的延伸,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高端组成部分,其已经成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商品交易市场上一种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国际上名的评级机构——穆迪及标准普尔对信用评级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违约的可能性多大,即违约率;二是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多大,即违约损失。这两方面内容构成了信用等级的核心含义。信用等级与违约可能性及违约损失逆相关,即信用等级越高,违约的可能性就越小,违约的损失就越小,反之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