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以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为基础,对产融结合的资本配置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产融结合能为企业构造包含金融机构的内部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但另一方面也会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复杂化,公司治理难度加大,进而对资本的配置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与金融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产融结合的特殊形式。我国的科技与金融结合应向市场机制为主、财政性投资为辅的模式过渡。科技与金融结合制度安排的首要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安排,由于风险资本在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重要性,要特别注意风险资本参与风险企业运作的制度安排和风险资本的退出制度安排。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支撑体系由企业和金融机构、中介组织、交易场所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组成,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越来越多的实业企业通过主导新设金融机构、受让金融机构股权等途径涉足金融行业,形成了"实业+金融"的产融结合模式。"产融结合"一方面提高了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存在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不正当关联交易严重,高杠杆运作,违规交易和逃避监管,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产融结合"情况,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并提出规范"产融结合"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产融结合的形式表现为,先有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后有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尤其是近年来,以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为依托,产融结合逐渐呈现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相互参股和渗透。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产融结合当前呈现某些特点。一个表现是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渗透的速度大大加快,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挥了主导作用。银行业机构虽然受到诸多约束,但也有许多间接的产融结合模式,如许多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下属直接投资机构,再由该下属机构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投资于国内非上市公司股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2011—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机构持股不仅能够显著缓解实体企业投资不足,也能够抑制实体企业投资过度;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随着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增强,金融机构持股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的作用越强,当企业承担代理成本增大时,金融机构持股抑制企业投资过度的作用越强.本文厘清了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机理,丰富了产融结合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并合理地控制两种资本的比例。这是大型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combin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finance)逐渐升温.一些民营企业紧随其后。产融结合即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在资本、资金、人事等多方面相互融合、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7.
徐洪水 《银行家》2011,(2):56-57
宁波民营企业参股金融的基本情况宁波民营企业在巩固制造业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进入以新能源、新材料、金融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或高端服务业。其中,金融业(包括创业投资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是宁波民营企业实行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重要目标行业。国家对于企业参股或组建金融机构有较为严格的政策规定,目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并不普遍,但是宁波民营企业以不同方式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了参股,产融结合趋势日益显现。宁波民营企业参股金融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逐渐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开始进入金融领域.随着产业资本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不断加深,产融结合,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股新的潮流正引起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本文结合温州民营企业发达的特点,主要以产融结合中民营企业参股金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法人金融机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州民营产业资本参股金融业方式、动因、影响及存在问题,提出稳步推进和规范产融结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内,产融结合的发展并不是始终受到政府支持的。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曾明令禁止产融结合,前几年则基本处于默许的态度,而近期政府则明确表态,支持、鼓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加之"金十条"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相关政策的出台,更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合速度。在利率市场化和政府减少银行持股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如何通过产融结合这一商业模式优化股权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产融结合是指实业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对金融企业进行资金、业务、人事等方面的介入和融合。近年来,产融结合在我国发展较快,既有其合理动因和客观条件,也蕴含一定的风险因素。山西省产融结合有一定发展,我们从辖区金融机构股东构成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调查,并作出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