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文章基于公司行为财务学视角,以2008—2010年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公司治理与股利政策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利政策正相关,有效的公司治理能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金股利政策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重点探讨了问题"现金股利派发越多,中小投资者受益越多吗?"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律和市场监管不完善的国情下,大股东主导下的现金股利派送和中小投资者的受益并不存在着明显的正比关系。高股利支付反而成为上市公司为大股东送利的潜在合法工具。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从股利支付和资本利得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中美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财富效应不够显著,A股上市公司虽然具有较高的股利支付倾向,但股利支付率和资本利得属性较弱;股利支付行为迎合监管动机较强,融资分红特征明显,股票股利支付行为具有高送转特征;资本市场估值中枢下移,指数波动性较高,资本利得属性较差。美股上市公司虽然股利支付意愿不及A股,但股利支付率和资本利得属性较强,且上市公司不存在明显的融资分红倾向。基于此,本文从控股股东属性、企业生命周期、管理层侵占行为、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环境四个维度对A股市场财富效应水平展开深入探讨,并从提升公司质量、改善盈利能力、调整投资者结构、加强市场建设、优化股利监管制度五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资本市场财富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由现金流、现金股利与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经理人控制之下的自由现金流有可能被投入到损害公司价值的非盈利项目上,从而导致过度投资。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可以迫使经理人“吐出”自由现金流,从而降低企业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但本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无关。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到监管层政策驱动因素的影响,造成股利政策扭曲,并被“异化”为大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3~201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水平均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其成长性显著负相关,而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上市公司并不存在这种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结果,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增强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意愿,提高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8.
股利政策是公司在股利支付和内部留存收益两者间的分配选择,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分配政策,也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重要途径.传统上,对公司的股利政策研究町以从股利信号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两个角度人手,而考虑到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等非效率因素的存在,本文在股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股利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并具体研究公司董事会特征和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选择的影响,试图找到合理的途径较好地解释我国现行股票市场上的股利政策.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梅 《金融经济(湖南)》2009,(16)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两类代理问题,然后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定性分析这两种代理问题会导致上市公司选择怎样的股利支付形式,再利用2000—2005年间持续经营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给出股利支付形式选择的合理解释,并提出规范我国股利政策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雪梅 《金融经济(湖南)》2009,(8):91-92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两类代理问题,然后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定性分析这两种代理问题会导致上市公司选择怎样的股利支付形式,再利用2000—2005年间持续经营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给出股利支付形式选择的合理解释,并提出规范我国股利政策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