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基础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目前,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大而情报价值较低,已成为做好反洗钱工作必须克服的难题。因此,加强对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研究,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尤为追切和必要。本文在对辖内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逐步规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及报告行为,有力地打击了洗钱活动.但与此同时,可疑交易监测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监测制度还有一定缺陷,监测业务难以有效处理,监测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以及监测报告的报送程序欠规范等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可疑交易监测制度体系,强化对可疑交易数据的分析,改进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标准,开发可疑交易报送程序系统,可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数据报送工作的现状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核心,与客户身份识别相结合,共同构筑起洗钱防控壁垒。新《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2016]3号令出台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制度要求履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职责。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质量不高,比如把地方财政专户发生的交易也作为大额上报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排除的可疑交易数据不能提供完善的排除说明;对黑名单、涉恐名单等缺乏重视等等。上报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冗余问题仍然存在,报送的数据成案率几乎为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尽快提高数据报送水平,提高数据监测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4.
提高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实现了"总对总"报送.为适应"总对总"的要求,各金融机构相继开发了反洗钱系统,实现了自动提取数据、自动报送,这对于完善反洗钱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总对总"报送后,部分地区出现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激增的情况,笔者在某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金融系统是洗钱的易发、高危领域,通过金融机构监测并报告异常资金流动,发现并控制犯罪资金是预防和控制洗钱的基础工作和主要措施。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与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资料记录保存是构成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三大基础工作。本文深入分析了安徽省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数据的现状,针对金融机构在可疑交易识别和报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11月份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反洗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大额交易联网自动提取上报、可疑交易自动预警提示经确认后上报,增强了上报交易信息的自动化和及时性。但在反洗钱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仍有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漏报、迟报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问题:一是银行业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如系统自动提取大额交易信息功能设置不完备;系统对人工补报的大额交易信息报送状况不能正确记录;可疑交易电子报送系统无法体现分析判断功能等;二是银行业对系统提示的可疑交易预警信息的处理不当。主要体现在宁多勿少,质量不高;利益驱动,瞒报漏报;交易分析判断无记录等方面;三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造成漏报现象。上述问题影响了交易信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银行结算业务中的网银业务发展迅速,但网银业务的快捷、方便和隐蔽的特征,给反洗钱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网银业务领域反洗钱工作滞后,大额交易报告是由各银行总行系统自动汇总报送反洗钱监测中心,分支机构不能打印、查询,这样对于基层央行的反洗钱造成很大的困难,不能确定其是否按照规定对大额交易进行了报告。  相似文献   

8.
张众 《济南金融》2009,(3):84-85
<正>2007年11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实现了"总对总"报送。为适应"总对总"的要求,各金融机构相继开发了反洗钱系统,实现了自动提取数据、自动报送,这对于完善反洗钱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总对总"报送后,部分地区出现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激增的情况,笔者在某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李凌 《福建金融》2013,(7):65-68
《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在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发现、甄别和报告可疑交易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着证券期货业务的持续创新和发展,证券期货行业在资金结算、交易规则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也导致该办法部分条款出现无法适应的现象。本文深入分析当前证券期货业务的现状、变化及可能发生的可疑交易情况,提出防范证券期货业务洗钱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秦晓霞 《河北金融》2016,(10):41-43
在洗钱手段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技术化的今天,可疑交易往往呈现出跨机构、跨区域性的特点,依靠单一反洗钱报告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可疑交易报送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可疑交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探索性提出了应对可疑交易分析的创新性手段——反洗钱联合研判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制度是国际公认的反洗钱核心制度,而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的识别标准又是这项制度的关键所在,其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反洗钱监测分析工作能否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戴华伟 《时代金融》2013,(21):149-150
构建有效的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模式对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打击洗钱犯罪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剖析了当前我国可疑交易报告模式的弊端,并在借鉴英、美等国家报告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构建"金融机构总对总报送、监测中心纵横向反馈、人民银行阶梯式使用"的报告模式设想,并对完善我国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孔繁琦 《时代金融》2012,(20):22+27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反洗钱行政调查应和反洗钱情报收集紧密结合,通过对可疑交易报告的分析挖掘线索新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出台后,各金融机构将通过各自的总部或总部指定的机构直接向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报告,  相似文献   

15.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效性的衡量指标为立案数或破案数占可疑交易报告数的比率.当前我国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效性相当低,原因在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过于刚性,以规则为本强力监管下的防御性报送行为严重,以及外部条件的缺失.为此,应逐步减少可疑交易的客观标准,强化金融机构的自主识别能力;转变监管导向,加强正向激励,减少防御性报送并加强反...  相似文献   

16.
孔繁琦 《云南金融》2012,(7Z):22-22
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通过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现状,并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分析(一)列举式识别模式造成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行为的粗放化。我国可疑交易报告概念上的界定采取了标准化列举式定义法,根据洗钱犯罪活动规律及一些相似异常特征,将其分为可疑交易标准型和非标准型两类。对标准型可疑交易《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列举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相似文献   

18.
金融机构应当对客户交易进行分析识别,将具有可疑情形的交易向反洗钱监管部门提交可疑交易报告,这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自2004年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成立后,我国可疑交易报送工作经历了一系列的观念变化和技术更新,逐步走向深入。本文将从可疑交易报送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现状特点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森 《新疆金融》2005,(11):9-10
根据《中国反洗钱报告2004177披露2004年1-12月,全国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共报告人民币大额和可疑交易463.91万笔,交易金额累计165820.75亿元,平均每月报告人民币大额和可疑交易38.66万笔、1381.40亿元。其中,人民币大额交易报告460.30万笔,涉及金融165325.29亿元;人民币可疑交易报告3.61万笔,涉及金额495.46亿元。  相似文献   

20.
一、信息系统在反洗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数据核对机制缺失,要素保存不齐全.数据报送系统往往是金融机构最先应用的反洗钱信息系统.根据数据报送的要求,金融机构通过总行(部)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FIU)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