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银行体系利率大致可分为货币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利率,其中由央行指定的利率主要有存贷款基准利率、再贴现率等。在货币市场上,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地位。在信贷市场上,在特定时期,保持适当的存贷款利差具有积极意义。由于一些阻碍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统一的制度安排的存在,这两个市场间的利率传导呈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为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完善我国利率体系,下一步应逐步弥合市场分割,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培育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双轨制"的状况。我国的利率管制从资金总量与结构性融资上降低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满足社会融资需求的能力,这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兴起。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正规金融机构满足社会融资需求的能力将日益增强,民间金融的市场供需规模将被压缩,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金融会消亡,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民间金融相对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将被凸显出来,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与民间金融市场利率将趋于统一,我国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的"双轨制"将被打破,民间金融市场作为正规金融市场的补充其市场定位将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将资金价格形成主导权从政府向市场让渡的过程,是一个金融市场逐步发展(包括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分层和融合(逐步综合和混业经营)的过程,是金融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当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利率市场化可适当超越金融市场的发展,可适度优先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允许金融市场的部分融合来造成必要的改革压力,从而实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及其监管、宏观调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经形成了市场利率、管制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系,市场化利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管制利率则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2004年10月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这种抑制有所减弱。同时,在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制下,整个利率体系是割裂的、扭曲的,市场利率信号不能在金融体系中有效传导,因此无法有效引导实体经济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资讯     
《金融博览》2013,(21):4-5
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贷款基础利率的指定发布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利率化进展状况,阐述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利率结构对促进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和传导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意义,在分析我国利率体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沟通,应成为我国促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利率结构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蒿宁 《中国外资》2011,(18):32-33
我国政府长期实行利率管制政策,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市场环境下,能够较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现有的经济背景下,这种管制政策抑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文章试图通过对利率市场化与企业融资决策的关联分析,提出了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融资体制的适时调整,如何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晓伟 《济南金融》2005,(12):60-62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管理的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市场对利率市场化的检验也已有了较为丰富的收获.本比较了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民间融资市场在此背景下的利率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近三十年的改革后,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利率体系,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机制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定价更加市场化,同时各类主体利率敏感度持续提升,市场间的藩篱也逐步被打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演进及最新进展,并就未来的改革重点进行总结。考虑到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明显变化,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传导模式不是我国追求的目标。在价格型调控框架下,利率走廊调控机制仍有优化空间,同时控制短中期利率存在一定难度,价格型指标和数量型指标之间的关系有待厘清。其他如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尚待推进,部分主体利率敏感度有待提升、信贷资源过度占用等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市场利率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利率体系和资本市场利率体系。货币市场利率体系.是指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利率体系;资本市场利率体系,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后,传统的信贷总量类指标已不再完全满足金融市场判断、货币政策传导、市场结构监测的需要,利率作为市场资金的价格,逐步成为各国央行准确捕捉信贷市场供需变动、分析货币政策传导、预测经济金融走势的重要指标。欧央行自1999年便开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货币金融机构利率统计制度(MIR),其经验做法对于我国完善利率统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4日,备受金融市场瞩目的。上海银行业问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开始正式运行。这是央行打造中国式。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市场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是美国最重要的基准利率)、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随之面临一些梗阻,如我国融资体系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货币政策传导偏重于数量型信贷渠道,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银行存贷款市场之间的利率传导不畅通等。为此,应采取健全利率走廊机制,稳步有序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打通货币市场与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梗阻等措施,以实现"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提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健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4.
浅析民间借贷市场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民间借贷市场危机波及范围很广,涉及到了民间高利贷问题和商业银行体系违规资金的问题。因受到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利率管制和信贷管制也带来了不少变化。只有放松利率管制,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下的二元体制,将民间借贷市场纳入监管体制,才能逐渐消除高利贷现象,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贷款基础利率(LPR)的推出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LPR运行半年来,总体呈平稳单边上行走势,波动幅度较小,但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存在一定背离。文章分析指出,存贷款利率或额度管理、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资金流通存在障碍是LPR与货币市场利率背离的主要原因;LPR缓慢上行主要受到银行存款贷款增速下滑的影响。文章从完善LPR报价模型、推广LPR在信贷产品中的运用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发挥LPR基准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保持储蓄和信贷协会对资金的吸引力,以及降低其融资成本成为美国在实施利率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通过回顾美国在实施利率管制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采取的解决储蓄和信贷协会问题的做法,分析了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萌 《中国金融》2000,(3):39-40
利率市场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从而引起其上下波动。而利率作为货币体系的内在变量,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因而利率市场化也指在一定时期内中央银行根据现实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8.
财经要闻     
《中国信用卡》2013,(11):8-9
人民银行: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 据人民银行消息,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贷款基础利率(LoanPriIneRate,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自10月25日起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19.
亓霞 《甘肃金融》2001,(9):13-14
从1996年6月国家在上海建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到2000年9月21日对外币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实现将意味着政府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20.
付娜 《时代金融》2014,(9Z):83-84
在存贷款利率管制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的生存空间非常狭窄,各大商业银行的激烈的竞争中渐渐探索出"理财产品"这一游离于管制利率之外的连接投融资的渠道,"影子银行"开始浮现。在信贷理财领域,银行与监管机构开始了各式的博弈。同时存在着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和商业银行逐利需要追求自由化的市场利率的冲动,于是政府和银行间你来我往;因为商业银行利用理财自由定价的同时资产负债表中存在大量管制利率下的资产和负债,市场主体自身很难达到均衡的市场利率,于是理财发行机构陷入了价格战的囚徒困境;又因为利率市场化发展,市场主体对风险的忽略和高收益的追逐使金融体系孕育着风险。只有在金融市场中创造出更多的工具和服务来逐步替代银行存款,银行存款作为货币供应量和清算媒介的作用才能有所下降,银行存款的利率才能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