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村镇银行作为国家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而作出一项战略决策,本质是为农村所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目的是金融服务要"普遍覆盖"农村所有阶层,以此促进社会公平和城乡和谐,这与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质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信社作为广西最大的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等化、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为使命,坚持科技引领支付服务创新的宗旨,致力于打造广西最大的普惠金融电子服务平台。广西农信社把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支付渠道建设,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推进金融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动力之一,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代表,它其改变了传统银行长期遵循"二八定律",借助全新渠道和技术优势,为处于传统金融服务边缘的长尾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不断践行普惠金融,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同时,互联网金融"鲶鱼效应"不断推动传统金融业竞相发力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可谓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4.
普惠金融以可承受的成本向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高度契合。本文通过构建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凝练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即普惠金融通过资源配置和创业水平演进助推共同富裕的中介作用,从而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效应,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赋能。  相似文献   

5.
普惠金融的实质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进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点不仅是金融服务惠及"三农"、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此,建设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点,对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践行"支付为民"理念至关重要.通过对句容市普惠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6.
普惠金融是指在可负担的成本范围内向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有效恰当的金融服务。而村镇银行作为安身县域、支农支小的专业化社区银行,是助推普惠金融和实行金融扶贫的主要载体。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有覆盖率分布不均,资产规模不足,信息安全亟待提高,主发起行制度阻碍以及支农目标偏移等问题,本文将针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桎梏,具体分析在切实推动村镇银行助力我国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结构和产品,发展普惠金融.而移动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物,从拓展金融服务渠道、设计金融服务产品等多角度加速金融创新,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那些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很难持续下去,最终也会背离实现金融普惠的初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是"普惠金融"概念第一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9.
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使现代金融服务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首次以中央全会文件形式作出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本质是为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邵科  叶怀斌 《银行家》2024,(2):116-121
<正>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在支持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随着近年来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逐步暴露,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普惠金融是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和银行经营的需要普惠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向外部效应。一是消除贫困,促进公平分配。普惠金融立足消除金融排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减少弱势群体边缘化现象,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论文以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为主题,以富滇银行为例,探讨了富滇银行推进普惠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富滇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对策,旨在为城市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实践提供参考,推动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有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广西农村普惠金融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有关精神,进一步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村合作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是农信社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是消解金融排斥,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回顾分析普惠金融的发展实践,我们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应坚持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激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成本适度的金融产品,以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互利共赢,才能推动普惠金融大发展。普惠金融不是无条件向所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而是有服务边界的。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改革和十三五规划都强调了加快普惠金融发展,随着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推出,普惠金融成为市场热点话题。长期以来,我国小微企业、低层收入者等长尾客户一直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外,城商行自成立之初,就肩负服务小微企业、市民、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但当前城商行面临发展战略不清晰、盈亏空间收窄、风险不断集聚、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为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必须打造普惠型城商行。普惠型城商行以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核心,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借助互联网金融,着力打造服务地方的小微企业银行、市民银行、社区银行。为建设普惠型城商行,城商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快产品创新,完善组织架构,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跨界合作,发力互联网金融,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金融热词JINRONGRECI普惠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金融》2014,(7):78-78
普惠金融最初由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是指能够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灾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作为了我国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方面,从而赋予了普惠金融新的意义。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具有两个本质特征:第一,平等性。金融服务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因而应覆盖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是"普惠金融"概念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地广人稀、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不畅、金融服务空白点较多的呼伦贝尔市而言,发展普惠金融,更是一项符合市情、顺应民意的重大金融举措。本文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的重大创新。本文以山西省为例,以农村信用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三类小微金融机构支农支小问题为切入点,调查了解当前全省小微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对我国小微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结合当前山西经济发展实际,提出进一步推进小微金融机构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邱峰 《金融会计》2014,(10):42-46
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动力之一,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代表,借助全新渠道和技术优势,为处于传统金融服务边缘的长尾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不断践行普惠金融,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同时,互联网金融"鲶鱼效应"不断推动传统金融业竞相发力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9.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还能满足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金融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对促进金融资源公平有效配置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监管机构的决策部署要求,国内各金融机构纷纷聚焦普惠金融,着力打造特色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以此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雨露滋润至经济底层和末梢。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普惠金融服务建设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建设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广大县域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与日俱增。村镇银行的出现对于改善县域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镇银行不断调整经营管理,着力发展普惠金融,成为承载县域金融服务的重要阵地。由于受到业内激烈竞争的压力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村镇银行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提高对细分市场的认知、增加普惠金融的实施路径、提高金融科技能力以及开拓特色化市场营销等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