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社会政策视角的农村扶贫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瑞祥 《财政监督》2012,(17):71-72
我国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扶贫攻坚计划多注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和促进,采取了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等多种方式。这些扶贫策略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为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持续脱贫,还需要关注社会政策在农村扶贫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在农村扶贫中发挥社会政策作用的原则,如增加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综合使用传统维持型社会政策和发展型救助社会政策等,分析了在农村扶贫中发挥社会政策作用的策略,如建立系统的社会扶贫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工作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财政》2012,(1):17-21
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积极推进财政扶贫工作,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扶贫事业正逐步进入"精准时代".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为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政策落地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此外,商业银行在帮助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升级,搭建供产销信息平台,因地制宜地促成农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和农村贫困户结对子,从而实现脱贫致富.本文以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献研究等为研究方法,结合目前我国各地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扶贫模式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阐述商业银行对于农村地区推进脱贫攻坚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农村市场开发农业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进行初步的归纳和论证,以供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要闻     
《中国财政》2014,(4):4-5
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简化资金拨付流程,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第一次提出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扶贫绩效考核,这标志着我国扶贫考核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此背景之下,本研究分析宁夏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现状,发现宁夏较好地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但存在需加强与扶贫对象沟通等问题,建议构建以信用评级、金融服务、舆论宣传、社会参与为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推进宁夏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整个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随着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的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地方实践探索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扶贫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政府越位以及农民缺位导致难以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精准扶贫。文章在协同治理理念下,分析了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困境以及产生困境的原因,给出了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是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之举。而金融在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中不可或缺,要想发挥金融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要素集聚作用,就需要构建结构完善、高效运行的扶贫金融制度。本文首先介绍了孟加拉国、印尼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扶贫金融制度结构,然后对比考察了各国扶贫金融制度的共性和差异,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各国金融扶贫制度构建的经验,最后结合我国贫困地区实际,对完善我国扶贫金融制度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融精准扶贫是落实党中央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玉溪市为样本,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或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深入开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扶贫的机制与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社会发展仅仅视为单纯的经济现象的传统社会发展观对农村持贫产生种种弊端。应当用全面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农村扶贫,把农村扶贫汇入经济发展的主流;农村扶贫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农村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为宗旨,以农村社会弱者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在农村扶贫活动中,应当考虑到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生态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进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和心理培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对恩施州从农信社获得过贷款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从当地农信社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17.0分析软件,从覆盖力的视角对恩施州农信社的社会扶贫功能进行了全方位的统计描述。研究发现:以农信社为首的微型金融机构的社会扶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但微型金融机构已出现偏离其“社会扶贫”功能的趋势,而且,金融服务落后和金融产品单一是制约微型金融机构社会扶贫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解决贫困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连片贫困、西部集中化的特征。我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自然资源禀赋缺陷、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财政对农村经济建设及公共事业投入不足、农村文化落后和文化贫困、农村弱势群体交换权利与社会权利贫困。马克思的社会帮扶贫困解决论、社会地位贫困影响论等反贫困理论对指导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启示:(1)政府应着力帮助我国农村摆脱贫困;(2)政府要赋予西部农村居民更多的社会权利和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FGT指数测算了城乡老年人的贫困状况,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城乡老年人贫困削减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养老保障覆盖的城乡老年人贫困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贫困削减效应要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得到社会救助的城乡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反而更高,但是,农村社会救助明显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均对城镇老年人贫困削减有显著影响,享受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更小,而享受社会救助的城镇老年人反而更易于陷入贫困;养老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贫困削减同样有显著作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依然以城乡二元体制为路径选择,城乡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结构失衡,给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回归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成为时代的强烈声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农村由于处在经济贫困与贫困文化两大因素的困扰下,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履维艰,而其中农村的贫困文化更是起着根源性的作用,如何破解农村的贫困文化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是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缓解农村贫困两种手段,在遏制农村贫困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泽库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研了泽库县两项制度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以及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不断深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日趋丰富,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本文立足于宁夏固原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结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探析数字时代背景下基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展开了全面的、全方位的扶贫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扶贫过程中,对于政府及社会团体组织等扶贫来讲,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等问题,制定了不同的扶贫方案和目标,有给钱给物的金融物质扶贫,也有文化扶贫等,然而,对于扶贫对象来讲,不同的扶贫方式、不同方案、不同目标对于其脱贫需求效果来讲并不相同,会存在一个先后的心理序列排序,哪种扶贫方案目标对于脱贫更有效呢?本文站在金融扶贫对象脱贫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对于不同扶贫方案目标的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为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强 《征信》2021,39(3):60-64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积极开展扶贫征信文化宣传活动,引导人们同心协力强化诚信意识,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扶贫征信文化宣传活动具有降低不良贷款水平、提升农户了解自身信用状况和维权意识、形成农村征信宣传网的优点。开展扶贫征信文化宣传活动具有重要启示:贫困地区征信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机制,征信宣传路径创新能够更好服务群众,征信宣传产品差异化设计非常重要,宣传人员培训与传播技术更新具有良好效果,多维度宣传能够提升整体效果,宣传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固定时点效应模型,以平均贷款余额为微型金融机构社会扶贫功能的代理指标,对395家微型金融机构在2005-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整体而言,微型金融机构仍然坚持其社会扶贫的宗旨,并且,通过增加资产规模、加强风险管理、控制薪酬费用、改善机构效率和提高信贷员生产力等措施,微型金融机构可以保障其社会扶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