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保理业务是基于客户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业务,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相比有着期限短、连续性、资金封闭性、自偿性等特点,其风险主要分布在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应收账款质量、应收账款回款锁定和监控等各个环节。随着国内保理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客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交易额的迅速放大.业务经营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加剧。近期国内保理业务中外部诈骗风险事件频发,对保理业务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为有效防范外部诈骗,提高反欺诈能力,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笔者对保职业务外部诈骗风险中的主要特点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泽 《金融论坛》2002,7(8):31-35
近年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重视国际保理业务,并且试图从操作层面进行规范,以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于操作层面的业务人员而言,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尤为值得关注.国际保理业务既涉及了进出口商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又涉及到出口保理商和出口商之间的保理关系,还涉及了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些关系都可能影响到银行保理商开展保理业务的风险大小及其控制问题.因此,银行保理商了解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极为必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国际保理的意义及其法律特征,然后分析了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了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重视国际保理业务,并且试图从操作层面进行规范,以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于操作层面的业务人员而言,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尤为值得关注。国际保理业务既涉及了进出口商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又涉及到出口保理商和出口商之间的保理关系,还涉及了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些关系都可能影响到银行保理商开展保理的风险大小及其控制问题。因此,银行保理商了解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极为必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国际保理的意义及其法律特征,然后分析了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了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供应链融资产品之一,国内保理业务在满足企业盘活应收账款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利润增长点,已被众多企业和商业银行所接受。随着国内保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客户对银行操作流程的日渐熟悉,该业务风险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法律层面、客户层面以及银行自身等层面。如何找准风险所在,制定强有力的防范对策,促进国内保理业务稳健、持续、健康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国内保理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其风险防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国内保理业务的风险,提出了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6.
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特点及相应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银行外部欺诈风险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的特点,深入分析其成因,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断提升银行防范外部欺诈风险的能力。本文对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林凯  胡宇霆  侯俊 《海南金融》2003,(10):33-35
国际保理业务作为国外银行的一种成熟的业务,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内银行纷纷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今天,正视其面临的法律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建立防范风险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玉溪分行柏存龙2016年6月15日来稿指出,诈骗事件的发生,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银行柜面应加强对诈骗事件的防范,主要方法如下:第一,健全机构,内外共防。高度重视外部欺诈风险防范工作,成立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研究风险防范要点,扎实开展打  相似文献   

9.
周筱妤 《金融纵横》2014,(12):93-98
作为金融创新产品的国内保理业务虽然为越来越多的中资金融机构承办,但是业务范围绝大多数还是带追索权的保理业务,这与国际趋势并不相符。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热点——"供应链融资保理"通过依托核心企业的方式,试图打开无追索权融资保理业务的新局面,但是由于现阶段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缺位,使得无追索权保理在我国的发展一直较为艰难。本文基于银行视角,通过分析国内现行供应链融资保理业务的特点和弊端,提出一套风险控制措施,引导银行保理商在发展保理业务的同时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保理、信用证和福费廷等银行业务均是新技术条件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买方市场地位的形成和强化,近年来买方提供信用申请的信用证交易呈下行趋势,而由卖方申请银行信用的保理业务方兴未艾.至上个世纪末,以保理为结算方式的贸易额占所有贸易方式的18%,而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占比降至10%.在国内,中国银行和兴业、招商、广发等银行在开办国际保理业务同时,已开始试办国内保理业务.但1998-1999年间全球保理业务达5000亿美元,中国只有1300万美元,可以说保理业务在我国银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银行保理和信用证以及福费廷业务一样,都是银行业结算方式创新背景下新类型的非典型合同,本文将仍从这一新合同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风险为着眼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银行保理业务作为一项新型金融服务产品,较好地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和买方信用风险的问题,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我国国内银行保理业务开展时间短,市场不成熟,伴随着业务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出了一些风险.例如,企业虚构应收账款套取银行保理资金、挪用保理预付款用于其他用途等。本文探讨了目前保理业务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并结合审计实践提出了审计对策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内保理业务作为一款贸易融资类信贷产品,这几年受到追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何渭国内保理?国内保理就是指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基础商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根据契约关系转让给银行,由银行针对受让的应收账款为卖方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保理预付款和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起来,国内企业对保理业务的需求呈持续增长状态,保理业务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发展市场。但是,由于保理业务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本文中,笔者从国内保理业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国内保理业务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所遇到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管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保理业务特点、风险点的梳理,分析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识别和防范国内保理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国内保理业务迎合了赊销等贸易方式发展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目前我们尚未建立健全的征信体系,而且银行开办保理业务的时间也不长,对其风险防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针对保理业务的新型性和风险的隐蔽性,加以分析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保理业务是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贷款业务.但是由于保理业务以企业应收账款为主要融资对象,银行在叙作保理业务时,往往以受让债权的方式为企业融资,没有相应的担保物权进行担保,该业务对银行来说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叙作保理业务时,风险分析把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笔者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案例,拟对商业银行保理业务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加以总结分析,以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静  何德好 《西南金融》2007,(12):58-59
国际保理业务日渐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但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国际保理蕴涵的巨大风险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从国际保理业务的运行机理、风险构成来对其风险进行具体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我国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东向 《中国外汇》2007,(10):46-47
"国内C保理"是指卖方将其以往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项下产生的逾期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卖方提供销售分户账户管理、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与清收服务。"国内C保理"是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行开发并命名,由中国银行总行国际结算部审批推广使用的新产品。河南省分行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并结合传统保理业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专门为企业管理和清收逾期应收账款的保理产品,并将其命名为"国内C保理"。"C"是英语单词"CLAIM"缩写,意思是指银行根据客户委托,为国内客户提供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催收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国内保理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保理业务是指销售模式为赊销的企业(卖方)与银行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协议,将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其提供集融资、销售分账户管理及应收账款催收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