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花弘毅  李曜 《金融研究》2022,510(12):112-129
本文基于银行网点设立和家庭信贷选择的视角,研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对城乡居民贷款可得性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根据我国2000—2018年县域经济、金融机构网点和CHIP2018家庭调查等数据,研究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表现出良好的支农支小效果,缓解了农村地区信贷约束,比较而言,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表现相对偏弱。具体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扩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贷款可得性,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建设,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试点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当地农村银行业之间的适度竞争,改进和加强了试点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但其社会认同度低,吸储难度较大,导致可贷资金不足;税收压力较大,运营成本高,盈利空间小。不可避免地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素质参差不齐、金融产品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贷款脱农化、短期化趋势等问题。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扶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建立多元多层的农村金融体系,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也要要充分借助主发起人和股东的力量,开拓中间业务,提升自身影响力,做好支农惠农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降低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是解决农村金融难题的现实途径。论文在对农村金融的信息化服务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农村金融的电子化服务模式,并就利用"三网融合"技术对现有模式进行改进、借鉴"阿里小贷"模式对农村信贷模式进行创新以及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基于信息技术的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商业银行的离农倾向,农村信用社加大支农力度动能不足,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还未完全展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尚在试点,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有效性不足。现阶段,我们应该借鉴各国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经验,加大对农村的财政、金融投入,重建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平台,对农村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进行正确的定位、深化改革,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发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力度不断加大,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纷纷设立,曾经一度撤离农村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也重新探足"三农"市场.但是湘西州农村金融创新调查显示,民族贫困地区的基层金融机构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农村金融产品种类较少,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并强调更进一步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金融"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力求尽快出台此项具体措施,鼓励所有金融机构履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中国银监会按照国务院要求,研究制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相继遍布全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社四大支农主力军相应提出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努力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思路;农业保险作为农村金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农业强,则国力昌。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何时何地三农问题的基石地位都无可替代。而这其中,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承担着支农服务的重任,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深化体制改革、加  相似文献   

8.
2006年后建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试点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当地农村银行业之间的适度竞争,改进和加强了试点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但普遍存在社会认同度低,吸储难度较大,运营成本高,盈利空间小、人力资源不足和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为促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扶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建立多元多层的农村金融体系;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优化入力资源,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借助主发起人和股东的力量,开拓中间业务,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用卡》2008,(18):75-75
近日,银监会组织更新了2007年度《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并正式向社会公布。《图集》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农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有所提高,农村地区存贷款平稳增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服务作用开始发挥。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满足农户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为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本文介绍中国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阐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推动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乐平融兴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景德镇监管分局依法批准,由哈尔滨银行独资发起设立的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于2011年4月29日正式对外营业。乐平融兴村镇银行作为乐平地区唯一一家村镇银行,自开业以来一直以"支农支小、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坚持"立足中小、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坚持人员本土化、产品当地化、服务人性化,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稳健经营,不断开拓,正逐步成为当地金融业有影响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主管的专业性期刊,它的宣传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农村金融领域,包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中外资商业银行等在农村的营业机构,是银监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和宣传喉舌,是全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深受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2006年以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放宽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这些金融机构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农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其当前发展困境和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金融协调发展是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相互依存、面向"三农"、注重支农效果的良性循环过程。系统论、金融共生论及劳动分工理论构成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理论依据的"一体两翼"。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分工高效的经验及印度"绿色革命"中的金融扶持举措能为我国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桂平市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总结桂平联社"村村有信用社声音"服务工程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建议:立足当前,持续提高农信社支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统筹兼顾,加快构建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长远规划,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纵横联动,全力打造最优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村镇银行是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由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业务出现了脱农化、大额化、短期化的现象,涉农业务虽占主体却未充分发挥支农作用,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其制度性原因的分析将有助于村镇银行自身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金融》2009,(11):61-63
面临新型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及其经济格局、生产经营方式,我们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无论是在支农上还自身壮大上都存在诸多缺失和不足。究其原因,关键还是体制问题。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就必须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修正经营管理机制上存在的偏差。完善信用及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在多重因素制约下,面对农村的信贷需求日益呈现区域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态势,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上,需要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在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等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的信贷供给,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本文以益阳市农村金融服务实践为调查,提出了创新农村信贷服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成本,并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完成支农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中央1号文件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明确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文件提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肩负"服务、指导、协调和行业管理"使命的省联社,将如何借助科技能力履行服务辖内行社职能、践行"支农服务"使命?同时,在金融业的转型大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