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胜刚  朱琦  成程 《金融论坛》2013,(2):57-61,67
本文以德国某商业银行的真实客户信用数据为样本,将决策树方法应用于个人信用指标的筛选过程中,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构建成一个两阶段组合模型。研究表明,基于决策树—神经网络构建的个人信用评估组合模型对于测试样本的分类预测精度高于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预测精度。组合模型对于测试样本的总正确率平均值为75.45%,高出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的总正确率近3个百分点。基于信息熵增益率分类原理的最优决策树挑选指标方法能合理去除非重要属性指标的干扰,使真正有效的属性指标输入神经网络主模型,提高模型分类预测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用评估技术是完善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利用标准遗传算法和Solis & Wets算法的混合算法同时优化神经网络的结构和权重/闽值.同时,本文在探讨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实际应用所涉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构建个人信用体系的核心,是推进当前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个人信用评估中的模型问题,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信用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规范的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利用真实的个人消费信贷数据,首先建立了个人信用评分的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将线性判别分析模型的结果与其它变量一起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了混合两阶段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混合两阶段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相对于前两种单一模型能同时满足预测精度和稳健性的双重要求,从而,突破了通常应用单一模型于个人信用评分领域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家忠 《金融纵横》2002,(11):50-51
个人信用评估制度是个人信用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核心问题。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应包括个人信用评估组织、个人信用评估标准、个人信用信息的合法采集和使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信用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应建立个人账户体系,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要,建立科学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国家个人信用专用网络,创建个人信用制度所需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7.
追本溯源,个人信用评估领域最早起源于1941年,由David Durand最先提出了个人信用评估指标及其评估标准,并运用了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实际分析.之后,进过一系列的历史演进,进过了三个阶段:线性判别、统计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分析,发展出了分类树(Makowsik, 1985)、遗传算法(Holland,1975)、神经网络(Odom,1990)以及K-近邻判别分析(Henley,Hand,1997)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葛得荣 《甘肃金融》2023,(11):50-56
鉴于融资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构建中小企业风控模型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从构建中小企业风控模型指标从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主成分得分,并以此得分作为风控模型的数据输入;其次运用python语言构建BP神经网络风控模型,使用网络搜索方法寻找最优模型参数;进一步运用交叉验证、混淆矩阵及ROC曲线评估模型性能,证实BP神经网络风控模型性能较优;最后介绍BP神经网络模型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2006年1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但由于我国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工程刚刚开始,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对美国个人信用评分制度进行了研究,希望借鉴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评分制度的经验做法,为我国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由于历史和观念等原因,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基本还是空白,这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为此,加快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已迫在眉睫,要合理确定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模式,建立健全个人资信档案,建立科学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及有效的个人信用预警和惩戒机制。同时,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要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1.
个人信用评估与数据挖掘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手段越显重要.文章介绍了个人信用评估和数据挖掘的有关知识以及国内外个人信用评估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建立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金融业务全面介入社会和个人经济生活,个人信用制度及其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也日益显得重要.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的重要意义、影响个人资信状况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用制度:启动消费信贷的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社会本上是一个信用社会,但是我国的消费信贷却因个人信用难以评定而举步维艰,有鉴于此,政府应高度重视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信用立法,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环境,组建独立的专业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制定个人信用标准,划分个人信用等级,建立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通过完善个人破产制度和信用担保机制,来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评估指标的设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份额的一个重要渠道。研究、创新消费信贷品种,全面了解评价消费者个人的信用情况,是商业银行搞好消费信贷的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问题决定着消费信贷是否有客户、有市场;第二个问题决定着信贷资金是否安全、盈利、无风险。 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的内涵与作用 个人信用评估制度是个人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国家监督、管理、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中包括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个人…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包括个人征信的指标体系、个人信用调查、个人征信信息系统及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等多方面内容,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其关键,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决定了个人征信系统的效率。自从1941年Divid Durand建立了经典的消费信贷评分标准后,个人信用评估一般都采用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工作历经8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在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模式、法律法规方面仍存在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个人信用信息发展现状 当前,负责全国征信管理工作的部门,既有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的人民银行,又有对全社会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既有对某类个人信用评估的中介机构,更有某些垄断个人信用信息的特殊部门。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从事个人信用业务(消费信贷、信用卡等)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降低信用风险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个人信用评估的内涵及发展历史,在分析中国个人信用评估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发展消费信贷也要考虑各种承受能力、防范潜在风险、加快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征信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个人信用制度是指为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和行事规则.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个人信用风险转嫁制度.有了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实现了个人信用活动的动态登记、评估及信用风险的预警和转嫁,银行就能根据客户信用的历史记录、自我评估或请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取得其的信用状况,确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予以决策,从而有效地防范或消除消费信贷风险.个人信用制度在市场经济社会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是一套定量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应用系统,它通过对个人客户信息进行量化计算得出信用分值,反映个人客户的信用状况。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广泛地应用于个人信贷、信用卡、保险理赔等金融业务中,为信用政策的制定、分析、评估、优化提供量化支持。  相似文献   

20.
周道 《金融纵横》2003,(3):42-43
一、建立个人信用信息资料库 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信用经济,信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个人信用对个人贷款业务的影响下不言而喻。但是目前我国还未建立有关个人信用资料库,商业银行无法了解并评估个贷申请人的信用状况,使个人贷款业务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南于信用法规还不够健全,个人信用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