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之间的关系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监会的成立,使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由过去人民银行一家负责改为两家,但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性,需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两机构间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传导、银行监管、不良资产解决等方面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别凌  徐珺 《西南金融》2004,(11):41-42
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工作主体都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二之间关系紧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管成本,维持银行业平稳、健康运行,建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银监会派出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就显得十分迫切。本在分析区域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银监会派出机构的主要职能基础上,就二之间可能存在的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会派出机构沟通协调机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人民银行与银监会机构分设后,尽管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分别对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职能作了详细规定,但在实际施行中还是存在支付结算管理、信贷政策制定和执行等部分职责界限模糊问题,这不利于人民银行有效履职,也不利于银行业的有效监管。为此,需要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金融监管协调的加强两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上海金融》2004,(4):1
2004年是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分离,人民银行与银监会机构分设正式运作的第一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两大机构的工作职能都作了较好的规定。金融监管工作由银监会承担,人民银行将转换职能,着重加强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人民银行与银监、证监、保监三大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挂牌成立,机构分设在我国跨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一步,央行和银监会协调这一突出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针对银监会成立二年多来与央行间协调缺位的种种表现,提出建立央行与银监会多层面协调机制的总体构想,试图为双方的协调建设寻求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银行家》2003,(4):28-30
共同防范风险 <银行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之后,成立银监会终于成为既定的事实.货币政策与监管相分离固然可以使人民银行更加专注于宏观调控,有利于增强央行的独立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许多金融机构的包袱还很沉重,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而货币政策将不可避免的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以及与另外两个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一)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少。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都成立了金融业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承载着辖区内金融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监督、协调、管理等工作,小组成员由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组成,曾领导我国金融业成功解决了“千年虫”问题。自从银监会从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后,该领导小组对银行业或金融业信息安全的指导、监督、协调、管理等方面的职能逐渐淡化。有的商业银行取消了原本独立的科技部门,将科技部门变成其他部门的附属,保险公司更是一直没有独立的科技部门,许多新成立的保险公司甚至连专业科技人员都没有。由于各金融机构没有相应对等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在落实国家或央行要求的有关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时,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职能定位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陈虎城 《南方金融》2003,(11):13-16
银行业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以后,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各自职能的正确定位及其关系的协调,直接关系到这种专业化改革的绩效。本文在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变动的特点与经验,对改革后我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职能定位进行了现实思考,文章最后提出了建议性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9.
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已于2003年4月28日挂牌成立。随着各分支机构的设立完成,迫切要求建立一套能够紧密联系上下级机构,高速、高效的网络信息系统。银监会脱胎于人民银行,因而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可以继承和借鉴人民银行多年来在这方面成熟的系统经验,在此基础上迅速建立起崭新的、符合现代监管理念的监管信息系统,为银监会充分发挥监管职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确立了央行在金融混业经营中的“牵头监管者”地位,为“一行三会”模式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供了依据。金融监管需要总体协调,在目前的“一行三会”中也只有人民银行最适于充任这一角色:一方面,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而治,缺乏人民银行的超然地位;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