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各国内幕交易管制与我国证券法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禁止内幕交易的理论根据主要是信用义务和信托保密义务。与之相关的判断原则还包括信息的重要性和信息是否为秘密信息。  相似文献   

2.
内幕交易理论的普通法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美国最高法院的重要判例为主线,讨论内幕交易的"特定事实"学说、经典理论和盗用理论,分析这些理论的普通法基础及其演变过程,以图说明内幕交易法的移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各国(地区)只有以自己的基本法律、执法机制和司法体制为依归,才能发展出合用的内幕交易法.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近期美国期货市场发生的内幕交易案件为着眼点,具体分析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近查处的期货市场利用客户信息型内幕交易行为,即利用客户大笔交易期货及期权的信息抢先下单并以有利的交易价格进行成交获利。案件中,被告在近五年的时间内2000余次实施类似的交易行为,违反了CFTC反欺诈细则及内幕交易监管规定。通过案例比较,分析境内外期货内幕交易行为特征以及认定,为我国期货市场内幕交易监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内幕交易监管有效性的分析上,由于研究方法和目标的不同,研究的结果也出现了很多分歧。本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从内幕交易法律的实施和国际监管的角度入手,对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内幕交易监管是相对有效的。投资者信心、市场与法律的测度方法,以及投资者交易策略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损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但由于内幕交易手法多样、甄别难度大等原因,监管内幕交易行为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存在的难题。本文从内幕交易形成机制和监管的问题两方面分析如何全面、最优地进行监管,以减少内幕交易行为的滋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单位作为主体从事内幕交易的案例呈增加之势。本文结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实践,结合近年典型单位内幕交易案例,并借鉴海外监管查处经验,着重讨论了单位内幕交易认定的一些疑难法律问题,诸如是否将单位作为违法主体以及是否处罚、如何认定单位知悉与利用内幕信息、如何区分单位内幕交易行为与个人内幕交易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内幕交易是证券法学界炙手可热、经久不衰的热门课题,关于内幕交易的各种概念、学说、理论被学术界翻炒得烂熟,解剖个案麻雀的精彩论著也不鲜见,但受制于案例、资料和相关数据的局限,少有学者从实证角度,系统性地研究我国内幕交易成案的总体特征。本文力图在传统证券法学研究途径之外,独辟蹊径,通过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等经济学科工具,对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查处的全部31起内幕交易案件加以实证分析,以期得出我国内幕交易案件的发案特征与规律,为打击和防范内幕交易违法行为,修订内幕交易法制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配对交易方法设计出我国黄金期权的套利策略,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运用AU2006所对应的全部认购黄金期权合约存续期内(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5月25日)的5分钟高频收盘价数据,选取形成期内通过协整检验的15对配对组合,采取4+1的窗口模式,将形成期内通过遍历方法取得的最优开仓、平仓以及止损阈值应用于交易期。实证结果表明:(1)本文构建的基于协整模型的配对交易策略在黄金期权市场上具有盈利性。(2)4+1窗口模式能够被应用于以黄金期权为标的的配对交易策略,即4个月的形成期数据或样本内数据能够刻画配对组合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统计特征。(3)基于5分钟收盘价高频数据能够最大程度捕捉“价差偏离”及“价差回复均值”,相较于日收盘价数据,其套利机会更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公告为数据来源,从数量和主导者结构上分析我国股市内幕交易行为的现状,并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个层面分析内幕交易行为,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抑制股市内幕交易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欣  刘慧 《海南金融》2007,(12):71-75
股市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毒瘤,抑制内幕交易是维护市场公平和效率、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美国作为样本,在借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构建抑制股市内幕交易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法律完备度与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执法者的行动策略和内幕交易监管制度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内幕交易法律的完备度,并寻找我国内幕交易监管有效性相对较弱的原因。通过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执法策略和制度安排的比较,发现内幕交易法律的不完备性将直接影响到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一个国家的内幕交易法律越完备,其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3.
机构投资者行为与交易量异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验证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交易量异象,以过去3个月的换手率为基础进行套利,在未来3个月投资者能获取显著的超额回报。使用中期和年度机构持股数据,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能识别和利用交易量异象。基于交易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信息,我们发现投资者如果买进过去3个月平均交易量最低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最高的一组,同时卖空交易量最高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最低的一组进行交叉套利,他们能在未来3个月获得10.3%的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14.
风险控制是证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是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国外券商在自营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各具特色且个性鲜明。在对国外著名券商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券商与国外券商自营业务风险控制的差距。国外券商已经逐步形成一整套比较成热、完善的自营业务风险控制系统,对于我国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控制改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内幕交易的监管是以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0条第b款为基础,围绕对案例的判决与争论逐步发展起来的。信息平等理论与信托义务理论形成了内幕交易监管理论的两极,而美国内幕交易的监管实践则是要在两极之间寻求一个可调和的、易操作的监管原则。从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内幕交易监管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监管的力度也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6.
论文使用沪深A股市场2008年10月1日-2011年11月1日的停复牌和交易数据,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了不同类型停牌的异常收益率,以信息释放和价格发现效率为标准评价新版停牌制度.研究表明:例行停牌信息含量偏少且阻碍了交易的连续性;异常波动停牌有效地降低了股票的平均异常收益率,但坏消息复牌后价格调整速度相对较慢;重大事项停牌存在严重的“消息泄露”,仅能起到事后警示的作用,同时坏消息复牌后的价格发现效率较低,重大事项停牌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我国全面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批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方法,对事件日之前的累积超常收益CA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股改预期带来的股价提前反应是累积超常收益显著异于零的原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股改中存在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8.
游家兴  武媚  陈述 《投资研究》2013,(1):104-118
本文考察在一个国家统一的立法体系下,不同公司对法律执行的异质性与差异性,探讨其对内幕交易监管效率的影响。本文一方面借助我国上市公司对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问卷所作的公开回复——《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构建公司层面的投资者保护指数,另一方面运用高频数据计算知情者交易概率(即PIN指数)来衡量内幕交易程度的严重性,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展开细致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保护执行情况是影响内幕交易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公司在投资者法律保护上执行水平的提高,内幕交易监管效率将得以有效提高,并且受控制权私利驱使的内幕交易行为也会得到明显的遏制。  相似文献   

19.
谨慎性原则的会计运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加剧,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但谨慎性原则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运用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