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继东 《银行家》2013,(1):28-31
区域金融从空间差异的角度看,可区分为发达地区金融与欠发达地区金融,亦即二元金融;通过区域二元金融之间的互补互动,实现区域金融的和谐发展,对于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省级联社在促进农村合作金融和谐发展中应有所作为。在充分维护省农合机构组织体系完整的前提下,一方面通过发达或相对发达地区农商行、农信社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的互补互动,切实解决欠发达地区农信社解困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实省联社,充分发挥省联社的行业职能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农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西部地区金融的发展:和谐金融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金融主要包括金融体系内部结构和谐、金融与经济和谐发展、金融与社会和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不和谐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资金缺口,原因是西部金融体系内部存在不和谐性,因此,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模式应是建立金融中介体主导型的和谐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金融已成为中国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和宏观调控的核心,更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充分发挥金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构建和谐金融。本文从和谐金融的内涵入手,紧密结合赤峰地区实际,针对构建和谐金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及推进和谐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近10年来,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经济金融发展还比较落后,与东部的差距还在拉大。本文立足西部地区金融产业发展现状,从西部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本身分析了制约西部金融服务水平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西部经济金融互动双赢、和谐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志武 《新疆金融》2006,(12):43-44
构建和谐金融是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东部地区,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强有力的金融体系和融资支持系统。相比之下,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依靠国有银行资金支持这一传统方式,金融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对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协调与持续发展。本文拟以博州这一欠发达地区实际为例,就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和谐发展问题做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金融企业作为以货币及信用业务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金融企业的和谐发展,但从近年来金融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与构建和谐金融企业的内在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金融企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金融企业的目标要求尚不匹配。本文试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围绕构建和谐金融企业的内在要求,阐述了构建和谐金融企业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金融较大的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和谐金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从和谐金融的基本内涵及特征.构建和谐金融的意义以及构建和谐金融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来阐明和谐金融的构建与发展。和谐金融应是资产规模合理化、金融风险最小化、资产配置最优化、内控机制科学化的一种状态。在构建和谐金融中要使金融文化与金融改革相配套、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相对应、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相匹配、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为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一项战略确定下来。为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金融环境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为改善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论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欠发达地区改善金融生态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济南金融》2007,(10):F0003-F0003
<正>为提高商丘市金融系统的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商丘市金融学会于2007年9月26日在商丘市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商丘市金融学会第二次理事会暨2007"商丘金融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地理学探析与现实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不同学者对金融协调界定的内涵外延等存在交叉和冲突,导致其诸多层面尚未达成共识,理论体系比较杂乱。此外,金融协调的中观视角研究还很薄弱。通过金融协调理论溯源、内涵、外延、分歧及共识探析,对金融协调理论进行梳理,框定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地理学分析的研究主体与内容,同时凸显其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平面、静态的结构层面来理解和谐,往往流于在知识论层面维系人、自然、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衡,它极易演变成一种观念上的权谋之术,从而遮蔽了和谐本身所应具有的生存论的底蕴。从怀特海过程思想出发,结合马克思对劳动、自由等概念的理解,可以实现一种从结构和谐到过程和谐的视角转换,如此一来,和谐就意味在冒险、创造、激情中造就具有强烈经验值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平面、静态的结构层面来理解和谐,往往流于在知识论层面维系人、自然、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衡,它极易演变成一种观念上的权谋之术,从而遮蔽了和谐本身所应具有的生存论的底蕴。从怀特海过程思想出发,结合马克思对劳动、自由等概念的理解,可以实现一种从结构和谐到过程和谐的视角转换,如此一来,和谐就意味在冒险、创造、激情中造就具有强烈经验值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4.
牢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金融稳定和金融监测、预警的重要任务。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的关键是合理选择风险指标。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选择既要考虑金融风险因素的普遍性,更要考虑金融发展的区域性,充分体现本地区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广东发展的特点,选取反映区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风险主要因子,并用神经网络进行风险预测预警,为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提供数量性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后改革时期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后改革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决定了区域金融市场的二元化。从后改革时期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的农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后改革时期农村金融体系的定位,其核心不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的多元化,而是适应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的金融需求,建立“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资金回流、扶助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实现农村金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冬根 《金融论坛》2005,10(7):11-15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上海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也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应贯彻整体规划、适度超前、与国际金融规范相协调的立法原则,其法律系统构建需要关注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在静态层面应确保发挥基础作用的框架性法律,引导作用的放权性法律,推动作用的优惠性法律以及保障作用的监管性法律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在动态层面应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分步推进的发展战略,对各个阶段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订节奏和出台时间做出系统安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金融法律意识、严格金融行政执法和规范金融司法。  相似文献   

17.
Many organisations are currently engaged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isation of financial report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ature of the harmonisation problem and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method to quantify the degree of harmon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practice. This quantification can be useful in determining problem areas where the degree of harmony is low, and the impact of standards on financial reporting harmony and spontaneous harmonisation, i.e. harmonisation that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laws, standards or guidelines. Standard setters might use the method to set goals in respect of the required degree of harmony when issuing a standard, guideline or opinion.  相似文献   

18.
从非和谐到和谐——财产税法律体系的解构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税法因其固有的、为其他税法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是一国税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财产税法律体系过于滞后薄弱。对我国现行财产税法律体系进行全面、深入地解构表明:我国应在财政民主主义和财政联邦主义理念下重塑财产税法律体系,从非和谐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态知识化与知识生态化的交互作用,古代中国的知识体系达到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规律,自然法则与人间法则、生态伦理与人间伦理、自然之美与人间之美的同一、统一与合一,从而使得人的活动自觉地与自然相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