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省是我国水能资源蕴藏大省和投资开发热点地区.本文以四川省水电能源投资为案例,详细分析了能源开发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包括税收种类、适用税率、缴纳数额等.对这部分税收利益的分配政策不仅涉及各级地方政府,而且关系到库区广大群众利益.本文特别对水电开发的各项税收收入在四川省级财政和开发地所在市、县三级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范、完善相关分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发现两者间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在中国式财政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越可能忽视环境问题,没有动力去加大环保治理投资。  相似文献   

3.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是财政预算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是项目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真实、准确的重要保障。尽管河南省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为此,应建立完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配套制度,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工作实施计划管理,优化项目预算财政评审程序,财政厅应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评审相关单位实施考评并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协商、会商机制,同时,建设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基础的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财政评审标准体系,合理界定财政评审机构的定位,加强宣传工作,为项目预算评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运用专业技术和手段、对财政投资项目进行审查,能够有效地帮助财政节约开支。文章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与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姜强 《西南金融》2009,(12):15-17
在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背景下,为增强地方政府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投资能力,2009年财政部首次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2000亿元,收入全额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市、县级政府使用债券收入,由省级财政转贷,纳入市、县级财政预算。为分析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投向的合理性,找准人民银行在国债项目资金监管中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项目建设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县乡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财权的划分上规范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关系,调整了各级政府问财政收入的分配结构,中央、省级等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县乡基层政府所占比重迅速下降。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县乡政府事权的划分基本上还是维持原财政体制事权格局。  相似文献   

7.
高振国 《理财》2012,(3):78-79
近年来,我国对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逐渐完善,政府职能由原来的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干预,逐步转向只对市场失效部分进行补充,政府投资管理的重点转向了政府投资项目。一、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概述(一)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概念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以促进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财政投资项目过程评审监督的相关思考及建议为重点展开论述,结合当下造成投资浪费、损失的原因为主要依据,从取得政府对投资评审监督工作的支持、协调好与计划、城建等管理部门的关系、大力提高评审队伍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从而提高财政投资项目过程评审监督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10日,省财政厅印发了《河北省省级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冀财预[2010]133号)和《省级财政投资评审厅内运行办法》(冀财办[2010]56号),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这是去年8月份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央政府宜审慎出台结构性的投资调控政策,而将重点放在投资总量调控政策上,并在制定相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时广泛听取省级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弱化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的投资调控权限,防止地方政府直接推动的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10年5年实际平均数据,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曲线法考察环境因子、文化因子、设施因子、科技因子、经济因子等金融地理因素对各省(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影响因子中科技因子影响程度最大,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开放、劳动因子影响次之,聚集因子影响程度较小。因此,缩小农村金融省际差异,必须统筹各金融地理因素,尤其应注重农村科技、经济和文化对金融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利用联合面板数据模型,从金融集聚驱动机制角度出发,实证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和政府政策对金融集聚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信息自由流动和规模经济对金融集聚影响效应远高于政府政策效应,从而表明我国金融集聚程度提高转向依靠市场力量来驱动。其中,东部地区对信息不对称的依赖程度较大,中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来驱动,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受信息不对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检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的效应,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并扩大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从而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1978~2011年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的构造,找出二者之间的长期与短期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二者互为因果,且存在稳定关系。但目前我国两种结构上还存在着滞后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进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选择1978~2009年相关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中金融发展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等指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但影响效果各有不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努力消除农村金融抑制,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根本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债务融资要发挥治理功能,需要硬的约束环境。然而,政治关联的存在会破坏这种硬约束环境。但金融发展水平可以降低政治关联的这种不利影响,从而促进债务治理作用的发挥。基于这一推理,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6~2010的全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政治关联、金融发展对债务治理功能的影响程度及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会削弱长期债务的治理功能,其对短期债务的治理功能没有产生负面影响;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债务的治理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弱政治关联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面板数据的建模分析技术,研究了中国区域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机构存贷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机构是推动本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受到政府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地方行政性因素、非公有制经济信贷约束等诸多因素,从而金融机构对于投资的正向推动力度出现了由东向西依次递增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公司动态资本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般公司动态资本结构模型研究,结合我国房地产公司运行特性,对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特性进行了分析:即将公司负债分为金融性负债和经营性负债。建立了房地产公司动态资本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数据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当房地产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且比较稳定时,通过增加经营性负债和金融性负债均可使股权收益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且经营性负债率对其影响较大;当房地产公司盈利能力较弱且波动性较强时,通过增加经营性负债可以提高股权收益率,但提高的幅度非常小。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金融稳定性评估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大量权威文献或者对金融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或者对金融稳定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考察金融稳定性丧失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成本。金融稳定性的应用评估,可分成单一机构、子部门、区域和国家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定性的诊断式评估和定量的状态或趋势评估。以中国为例,采取结构化方式构建金融稳定指数和金融稳定判别区间,在单个金融机构稳定性参数分析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重,可以计算区域、金融子部门(行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加总状况。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稳定性评估的应用模式和可操作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