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撼创造美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人在抱怨自己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并且总是为自己的缺憾事做掩盖。但自己不停的掩饰、不停地在痛苦中挣扎真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吗?我想,作为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应该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地不亏人     
那年,舅舅高考落榜了。一个人躲在家里不愿意也不敢见人,总感觉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想来想去总是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为什么平日里成绩不如自己好、学习没有自己努力的人都考上了大学,而自己却偏偏落榜了呢?  相似文献   

3.
理财的逻辑     
没有做任何基金、股票等资产投资,紧紧握着现金的人,就一定不是理财吗?你的物质生活质量好于别人,别人就一定不如你会理财吗? 首先要搞清楚,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理财是与幸福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拿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要达到效用最大化.幸福感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幸福感=财富/欲望.如果一个人"怎么样都快乐",欲望值较低,或者说能根据现实调整自己的生活预期,那么尽管他拥有的财富不多,也会有很强的幸福感.如果欲壑难填,那么就会总是觉着不幸福.因此,从理财哲学的角度看,理财的目的是平衡欲望和财富,理财就是为了让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始终处于幸福状态.  相似文献   

4.
薪水倍增术     
易飞 《理财》2012,(9):20-21
熊应对寒冬的方式就是冬眠。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基本上也是这样:缩小活动空间。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开支,让过去复杂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一点。但是理财专家说,对熊来说,冬眠是它熬过冬天最好的方式。它能够减少脂肪消耗,而对人来说显然不够。我们需要借此对自己的“才富”进行规划。增加自身的含金量,以应对风险。正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认为,投资如人生,人生也如投资,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最简单的一点,看待市场的方式有时就像看待人生的方式.我以前说过,市场就是面镜子,你看到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这话放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不同呢?有些人总是只看到权贵的滋润,就像市场中一些人只盯着所谓的庄家的呼风唤雨,天天幻想着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终其一生的玩...  相似文献   

6.
总是在开张     
禾二 《科学投资》2006,(11):80-81
一个人总是在不停地开张,不停地开张!好像将开张当成了一项职业。什么原因才会使一个人行为如此悖乱,就像得了狂犬病一样呢?  相似文献   

7.
简单     
走在汹涌的人潮中,太多的人在诉说着同样的话:生活好累、现实好复杂……一个个鲜活的、充斥着利欲甚至血腥味的现实事件被众多的人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却也让人们茫然着。多年前便认识那位博学的七旬老教授,关于他一生的坎坷和遭遇在那个校园里是鲜为人知的,人们总是在不幸降临的时候以他的经历来作自己的参照物,以求得对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咖啡在中国各大都市火得不像话,它的名字总是和一些特殊的词语捆绑在一起:西方、欧洲、巴黎、格调、优雅、白领、小资、品位、生活方式、星巴克……现在,种种无谓的表象已经渐渐褪去,而那些经受住了岁月消磨和潮流更新的东西,往往被人们用另一个词来定义:经典。咖啡,或许就是这样一个沉淀的经典。这种拥有悠远历史和厚重内涵的古老饮品,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让全世界无数人,一代又一代地为之沉醉眷恋、神魂颠倒。生活若在别处,或许真的不如在咖啡里。  相似文献   

9.
漆亮亮 《中国税务》2011,(11):28-29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通过相互比较来认识自己。凡勃伦认为,消费是具有社会性的物品,上流社会通过“炫耀性消费”来显示自己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并因此导致地位竞争的社会后果。齐美尔认为,时尚是社会下层不断模仿与追逐社会上层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有的人厌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身边的一些人总是看不惯,对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总是想不开,常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因而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些人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没人知道我的失落,没人知道我的寂寞,没人知道我的无助,没人知道我的不快活,我心中的痛苦能对谁说?……"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何在?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态,是其心态不良的使然。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常年辗转在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把自己融合在各样的民族文化中,同时也把国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带了进来,他们的生活和信念,已是真正的“混血”生活。  相似文献   

12.
名言录     
名言录应当以事业而不应以岁数来衡量人生。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自己劳动得到了成果。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人的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发人经久不懈热情的是什么?那就是事业。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名言录...  相似文献   

13.
《白领金融》2003,(4):26-26
有人喜欢把人分为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和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李由自然该在前一类。对此他不以为然。“我对我自己的生活要求是很高的,我就喜欢舒适的生活,有自己生活的方式,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11,(4):62-65
我们的生活原本是平静、安宁的,在现代高科技物质生活的快节奏中,我们原本宁静的心被引向了远离梦、远离诗意的生活。面对为了生活而不停打拼的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缺憾。直到触摸到青瓷塑造出的各类器皿时,仿佛才触到丢失已久的、在放弃了许多繁忙工作之余的轻松,体会到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好名抵万金     
这不仅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世界,也是一个以名取人的世界. 生活中,受认知习惯影响,人们倾向于认为某类长相的人会有某类性格,所谓"白脸奸,黑脸忠,红脸义".也许真实生活中红脸也可能奸邪,但是人们的认知总是偷懒的,容易将判断交给习惯.  相似文献   

16.
总是有人会说我都没什么钱,还需要理财吗?其实不然。人生在世,根据所处职业不同,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是有高有低,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无论财富多少都需要进行理财。理财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一夜暴富,而是为了能够未雨绸缪,通过对日常收支的科学管理,改进消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实现衣食无忧的财富自由境界。每一个人只要事先确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和财富目标,经过持续努力和合理的修正,都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丹东,位于美丽的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改革开放以后,这座城市和全国各地一样,涌动着商品经济的春潮,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有道是大江东去,泥沙俱下,浩荡江河,鱼龙混杂。在商品经济的春潮中也伴随着沉渣泛起,一些为私利为金钱驱动的人总是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18.
<正>认知是隐形的天梯,无形中会拉开人与人的距离,若困在固有思维模式里,就永远走不出当下的小天地。小时候我在童书中触摸未知的世界,长大后我在职场中寻找遗失的自己,每次与书见面总能把自己对人生严肃且独到的思考深入浅出地传递出来,深感我的人生道路中,有太多的刀锋横亘其上,生活的挑战、工作的考验总需要我有力量实现突破,这种内心的不安总是促使我去打破生活的虚无,重抵人生的热情,书写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些人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抱怨的毛病。这种人说起话来,总带着不满意的、抱怨别人的口气。比如一上班就开始抱怨:先是锅炉房的开水烧得不够开,茶叶没有味儿;拿起电话,怪对方为什么响了好几声都不接;然后嫌张三自私,不讲义气;李四太抠门,就会拍领导马屁;王五爱打扮,可妆画得难看死了……与这种人在一起交往,好像世界上没有几件能让她称心如意的事。当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在其运动的过程中有些磕磕碰碰,烦闷、不快,也在所难免。但总是抱怨别人或环境,先不说对别人,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相似文献   

20.
张彪 《金卡工程》2010,14(11):327-327
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生活在所建构的世界中,并永远创造着自己,创造着人的世界;人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人的世界也永远是未竟的存在。本文试从人的生物性和超越"是其所是"的精神性的维度来探讨人之所是复杂的、矛盾的、"诗意"的生命统一体的存在物,以寻求二者在生活世界中达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