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美国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上曾经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完善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同样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抵御风险、真实反映资产和经营业绩都具有重要作用。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完善法规,指导银行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尽快健全我国银行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2.
陈昕 《福建金融》2000,(4):18-20
一、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原因(一 )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谨慎会计原则的内在要求。谨慎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是指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不预计或少预计可能带来的利润 ,其核心就是要尽可能高估损失而低估利润。银行贷款的风险与损失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 ,所以谨慎会计原则要求银行必须及时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 ,将信贷资产中预计可能损失的资产予以剔除 ,使银行信贷资产的价值更真实和公正 ,并通过列支准备金支出而使银行的经营成果更准确和客观。由于银行计提准备金是…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及其披露的基本情况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1.呆帐准备金信息质量不高 我国的呆帐准备金属于普通准备金的范畴,计提方法和比例没有考虑到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内在损失,银行保持的呆帐准备金水平只与贷款规模大小相关.这种准备金制度,不符合审慎性原则,使得银行呆帐准备金水平明显不足,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真实呆帐量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弥补贷款的内在损失,并造成银行利润虚增、税款垫支和现金流量减少,掩盖了银行的真实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监管者的共识。动态准备金是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动态准备金体系和顺周期的准备金体系对银行信贷波动的影响,证明了动态准备金体系可以降低银行的信贷波动,信贷波动的降低反映在对不良贷款率冲击的处理上。本文还选取了当今世界上实施动态准备金制度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秘鲁,比较研究了西班牙的动态准备金制度(连续系统)和秘鲁的动态准备金制度(触发系统)的异同,并为中国监管当局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及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这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在经济萧条期反而不得不大量计提拨备,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在经济衰退期的风险水平.巴塞尔协议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是一种微观风险管理机制.要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要建立起反周期的着眼于规避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6.
完善会计拨备制度推动商业银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拨备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为冲销各种资产损失而提取准备资金的制度,它包括呆账准备金的计提、管理、使用规定以及相应的财税政策和会计处理规范。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运营程度的提高,实事求是地审视、健全银行拨备制度,不仅有利于强化风险监管、促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在中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这一通知是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在提取普通准备金以外,要按照五级分类的结果,根据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逐笔提取相应的专项准备金。本文撷取了七家商业银行(四家上市银行与三家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的年报资料,从不良贷款与贷款呆账准备金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七家银行进行贷款管理的状况。这四家上市银行分别为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及招商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  相似文献   

8.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处理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的主要措施之一。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新制度给予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更大的自主权,对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不同会计和税务处理将会影响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计量,从而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本文以模拟的方法来探讨不同处理方案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为中央银行资本充足比率监管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细则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章彰 《银行家》2014,(6):32-35
正预期损失是银行出于自身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对未来一年或若干年可能损失的估计。根据资本、风险、利润平衡的目标,自主地分散、转嫁、缓释乃至接受风险,并根据预期损失金额大小提取相应的准备金,既是银行差异化经营和差异化风险偏好的体现,又是调整资本结构的手段。内部评级法的深入实施必然要求实施差异化的准备金制度,而过高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水平不利于预期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从整体看,银行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冲动,无论是在自身贷款增长率较高的时候,还是在宏观经济繁荣的时候,都会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出于避税考虑,银行会在自身收益比较好的时候增加准备金计提,熨平收入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