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20日,银监会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家外资银行成立在华法人银行,允许其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从此,中国银行业正式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从现状来看,由于"信任认知",境内居民对外资银行从"接触"到"接受",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观望期",短期内市场格局将不会大变.然而,这并不是说中资银行可以高枕无忧,外资银行尤其是其母行在产品、管理、服务、资源等方面强大的优势无疑是对中资银行长远发展的巨大冲击与挑战.中资银行完善自身不足、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金融论坛》2011,(12):3-16
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以来,有关的研究文献大体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中资银行的视角,探讨中资银行的经营转型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如何实施国际化经营并推进跨国并购;另一类则是基于外资银行的视角,研究它们在中国的经营发展,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这些文献的研究热点转换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践,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王宇 《金融博览》2001,(9):33-35
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新世纪,在中国走向开放经济的进程中,中国银行业直接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其竞争力问题.加入WTO后,我们已不可能继续依靠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来对比较脆弱的国内银行业进行保护,中资银行的生死存亡取决于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中国银行业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从中外资银行业的关系来看,竞争固然存在且激烈,但合作的领域更多,双方应是一种竞争性合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外资银行也不会立即对中资银行构成致命威胁。中资银行能否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领域进一步扩大,中资银行也在积极地推进业务整合和创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在全方面、多领域展开。本文对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外资银行的战略选择,探讨了中资银行未来业务拓展空间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一、加入WTO后的中国银行业市场 1.当前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开放状况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机构设置来看,已从只允许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发展到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从开放的地域来看,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允许其在中国境内所有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从业务范围来看,已从最初只允许办理外币业务扩大到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放宽了对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限制。近年来中国银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已然“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从10年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激起一片“狼来了”的呼声,到今天中资银行“出海远航”,银行业对外开放不仅促进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中资银行在机遇与挑战中实现跨越发展。因此有人说“中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得益于其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确是一个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振华  谭诤 《金融论坛》2004,9(11):44-49
在中国加入WT0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逐渐加大.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及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认为:一方面,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动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市场进入战略、客户与业务拓展战略、地域拓展战略以及竞争与合作战略采取积极的对策;另一方面,从中国金融体系的高度出发,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顺利实施及其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利于增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07年6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已满6个月。6个月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他们一方面努力弥补网点稀少的先天不足,一方面已经用创新理财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理念震动了中国银行业市场。在高端客户领域,外资银行的进入、融合,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评判标准。也让银行客户获得更多选择。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影响最大的是产品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把商业银行建成精品银行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归纳了精品银行的基本特征.作者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公司治理、资产质量、经营效益、金融创新、人力资源和银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商业银行在推进精品银行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战略性措施,包括:构建具有领先型、竞争型和可持续型的发展战略;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全面、及时、审慎、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不断提高风险集中管理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提升人力资本在建设精品银行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加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营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来说,我国商业银行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收入结构进行改造。本文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比较和量化分析,阐明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改造的必要性,并根据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改造的思路和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外资银行税费负担比较分析:广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内(除深圳)20个地市226个中外资银行机构的调查,得出:2006年末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中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已不存在差别,但中资银行仍承担着远重于外资银行的税费负担,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我国应进一步取消外资银行"超国民待遇"的税收优惠,统一银行业营业税制,统一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统一呆账准备金税前扣除方式,统一税外收费项目,促进中外资银行税负公平,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4.
英国四大银行经营战略的变革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英国银行在“大的是好的”的观念引导下,采取了不计代价追求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的经营战略,这与我国目前多元化银行组织体系下各类银行普遍追求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并导致整个银行业经营战略趋同的状况颇为相似。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银行业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下,逐渐认识到大的并不总是美好的,必须将战略重点集中于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领域,实施各具特色的经营战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分业经营限制的逐步松动,以四大银行为首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向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确立市场与业务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发挥自身长处,实施更加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5.
省行营业部在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其在部分领域出现了市场竞争力减弱的局面。因此,省行营业部体制改革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客观要求。目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省会城市行管理模式呈现各自的特点。借鉴国内外银行体制改革的经验,结合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现状,未来改革的思路应是:以提升省行营业部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坚持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推行扁平化改革,明确职能定位,推进管理集中,提高经营效率,释放经营活力,把营业部打造成全省的营销中心。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及其改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公司治理结构的所有原则都来源于商业银行活动的基本实践.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最终会损害银行的竞争力,增大银行体系的风险.在当前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是银行业改革的首要议题.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其公司治理机制的构建应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角度出发,顺应国际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科学地借鉴国外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逐步健全外部治理等措施,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富有成效的改革,促进金融行业国际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科学认识竞争力比较分析 努力提升中国银行业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银行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会导致结果迥异,因此银行竞争力比较应注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抗风险能力、市场影响力、商誉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现实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在公司治理、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及安全、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正在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加强。科学认识银行竞争力,面对竞争,抓住机遇,加快改革,不断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将是对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8.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薛鸿健 《金融论坛》2005,10(3):26-33
近年来需求、供给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使美国工商信贷市场需求下滑,风险增加,收益下降。此外,次级与衍生市场使银行信贷要接受开放、透明、竞争的交易市场的检验。美国商业银行通过改革商业模式、明确市场定位、完善风险控制、差异信贷产品、强化市场营销和提高操作效率,成功地应对了挑战。美国商业银行在工商信贷市场上所遇到的难题在我国工商信贷市场上也初现端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应借鉴美国商业银行的实践,构建核心竞争力、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信贷经营及优化企业信贷流程,才能赢得工商信贷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