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张强 《中国金融》2007,(4):40-41
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建立审慎经营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监管部门实施审慎持续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最近,我们对临沂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慧虹 《中国金融》2006,(13):66-66
随着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逐步铺开,将贷款五级分类引入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考核的必要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3.
林创胜 《南方金融》2006,(11):39-40
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正密锣紧鼓地按步骤、按计划实施,进入了全面操作实施阶段。提高分类质量、降低分类偏差将是下一步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其中面临的五大突出矛盾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银监会监管工作部署,2007年起,全国农村信用社开始实行以贷款五级分类为主、四级与五级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吉林省各农村信用社于今年全部开展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对全部贷部按风险程度进行了清分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对贷款五级分类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魏军  鲍延军 《黑龙江金融》2006,(6):38-38,41
一、存在的问题(一)从内部条件看,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现实状况与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客观要求还不完全匹配。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从2006年5月份开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先是手工录入软件后再进行分类,2007年6月份统一用综合业务系统导人数据后分类,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后各项指标同四级分类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们深入到吉林省辽源市农村信用社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大部分中资商业银行都已逐步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今年,有关部门提出要在2007年全面实现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这种举措和安排既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对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有关要求,我省农村信用社要实现全面推行的目标,必须克服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8.
贷款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国际先进的信贷管理方法,在我国银行业推行了近10年,并于2006年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推开。但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基础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从目前一些农村信用社试点的情况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必须在推行的过程中加以解决,否则五级分类的优越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人员素质与五级分类准确定性的矛盾。贷款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更能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风险程度,但其工作量大,涉及计算机、会计、信贷、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分类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系统的业务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人员目前还缺乏这些系统的综合素质,习惯于传统的“一逾两呆”的期限管理,在开展贷款五级分类的初期,有的甚至认为五级分类就是四级分类贷款占用形态对应科目的简单转换,一度影响了对贷款真实质量的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已正式启动。农村信用合作社要真正做到准确划分贷款质量标准,从而促进自身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在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中应注意防止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比较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制度和贷款风险五级分 类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指出了影响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在农村信用社推行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增强贷款风险 五级分类制度环境适应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对基层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等因素制约了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对基层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等因素制约了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贱根 《中国金融》2007,(19):86-86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化,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银监会提出从2006年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把农村信用社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并在2007年实行双轨运行管理,2008年彻底实行"单轨制"。目前这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举措正在实施之中,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还需在提高五级分类准确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一、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开展后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从目前中宁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运行隋况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转变了信贷管理理念,从过去重视贷款的抵押担保转向更注重对借款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财务情况等动态分析。二是通过全面收集借款户的有关资料信息,进一步规范了贷款基础档案管理。三是根据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后,不良贷款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多提损失拨备,做实利润。四是联社高管层重视了对信贷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以风险管理为主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业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化解金融风险、加快与国际接轨、应对人世挑战的重要举措。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既有利于客观反映贷款质量、准确预测信贷风险,又有利于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但从实际工作来看,由于存在地区间差异、行际间差异、观念上的差异,农村信用社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阻力,难以客观的反映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需要关注的问题(一)农村信用社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经营理念还需加强。目前大部分信用社人员特别是信贷管理人员对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后,如何改变现行期限分类方法,如何有效地运用“五级分类”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等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8.
实行以风险管理为根本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从根本上反映农村信用社贷款资产质量状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健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但是,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五级分类工作存在很多误区和难点,本文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准确进行五级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农村信用社要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 过去,中国的银行业对信贷资产主要是按合同期限履行情况进行分类,即所谓的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四级分类。这种分类办法是1995年开始实行的。相对于过去来讲,这固然是一个进步,但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贷款风险。比如,一个企业一笔贷款合同签订的期限是一年,但这个企业可能根本没有偿还能力,但由于贷款合同期限来到,按四级分类这笔贷款就属于正常贷款,这显然是不准确的。怎么解决呢?大概从1998年开始人们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将按合同期限进行的贷款分类试行按贷款实际风险进行分类,亦即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施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