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去年也因此而成为互联网金融全面向金融业渗透的一年。去年第三方支付发力移动支付市场;大银行纷纷主动设立P2P网贷平台;P2P网贷平台数量急剧增长;股权众筹呈现出代替传统创投的趋势。所有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个性化需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加速改变中国的金融生态。一、普惠金融和众筹融资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2.
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平台、互联网基金、保险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改变了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本文从支付结算的视角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中央银行以及金融监管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互联网金融家族不断庞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P2P网贷、众筹平台、阿里小贷等业态相继登上舞台,各领风骚。这些互联网和金融业融合而生的金融新业态,如何健康发展,自然受到广泛关注。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金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监管规则,促进互联网金融在审慎监管的框架下规范运行。从互联网金融诞生之日起,李克穆一直密切关注该行业的发展。在担  相似文献   

4.
《华南金融电脑》2014,(9):50-51
正《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共分十大部分,近8万字,涵盖了P2P网贷、众筹融资、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电商小贷、互联网金融投资等互联网金融细分市场的发展走向和典型案例,以及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监管现状和发展趋势。P2P网贷:重量级财团开始入场,利率水平料将继续下滑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P2P网贷平台数量达1 263家,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 000亿元人民币,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额。预计2014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超过3 000亿元。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的快速发展及影响态势,对于长期工作在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冲击可谓猛烈。一开始确实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之感受。几个模式相继登场及业务清晰化(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大数据小贷、众筹、互联网销售基金、信托金融产品等),"抢食"金融业务、冲击金融体系,深度改变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业务经营与银行IT技  相似文献   

6.
P2P网贷在经历了几年的井喷式发展了以后,现在进入了行业重组、洗牌的时期。在前期相对监管不利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P2P网贷公司出现了提现困难、跑路等严重危害互联网金融甚至整个金融行业稳定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我国P2P网贷发展现状,对P2P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研究与讨论,提出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付强 《银行家》2015,(3):38-39
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尚无明确的、获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但对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典型业态分类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革命、云计算,大数据这三大互联网浪潮的涌现,深刻根植于这三大浪潮的互联网金融在全球快速发展,并呈现出第三方支付、电子银行,P2P网贷,小贷,众筹平台、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证券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新型金融模式,其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支付和交易,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有众筹融资、网络借贷及网络支付等,这种金融模式对传统的金融经营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较多的监管问题,我们下面讨论的重点就是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监管作出全方位布局与全面释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加强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监管,是完善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客观要求。在分析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行业发展和行业监管现状,结合纳什均衡理论构建了基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监管博弈模型,并通过模型求解,得出影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中监管部门与支付机构间决策选择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关键因素及当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所存在的风险及监管缺陷,从央行监管视角出发,就进一步加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监管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迅猛,对提升金融业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使得风险的波及面更为广泛,扩散速度更加迅速,溢出效应更是强烈。互联网金融业务信息的宽泛统计是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基础要素,也是下一步实施创新监管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和众筹实施了统计监测框架的研究,为今后更加宽泛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统计监测框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互联网金融支付发展存在诸多风险,如法律缺乏风险、资金存管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我国的支付监管也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应借鉴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网络支付的监管经验,完善我国支付体系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近年来网络支付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创新性行业代表机构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尤其网络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正在如火如荼的"跑马圈地"。在众多互联网金融业态中,以支付账户为载体的网络支付业务是基础与根本。本文以现阶段市场上已经非常普遍的支付账户这一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为题,从支付账户的产生、发展、功能、应用、监管、问题、建议、趋势等方面,通俗地梳理了以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支付账户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大力推广"互联网+"的理论思维和方式方法引领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典型代表,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典型代表,市场规模急剧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支付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支付在不断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央行支付系统产生了一定冲击。本文通过对第三方支付系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就第三方支付系统与我国央行支付系统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科学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而互联网金融下的支付方式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支付体系的监管者,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下的支付监管,确保社会公众的支付与财产安全。本文旨在对互联网金融下强化央行支付监管的意义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央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支付监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陶颖 《时代金融》2014,(7Z):100-100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而互联网金融下的支付方式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支付体系的监管者,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下的支付监管,确保社会公众的支付与财产安全。本文旨在对互联网金融下强化央行支付监管的意义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央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支付监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娅娜 《新疆金融》2013,(11):58-73
<正>伴随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金融理念的革新,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日益深化。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从诞生到呈业态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发展情况人手,分析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影响及相关对策。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人人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提高资金融通的效率、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有益补充的同时也对金融监管带来难题,怎么监管,谁来监管,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还是"金融",其借助互联网载体,实现了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电商小额贷款、众筹融资以及互联网保险等金融新业务的发展。诚然,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晚而发展速度非常快,相对于传统金融其存在的风险更大,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移动支付已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农村移动支付发展缓慢却影响了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深入推进。银行和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农户贷款难的根本原因,而借鉴"微粒贷"成功经验,发展农村移动支付、开放共享移动支付大数据是实现银行、农户、互联网金融公司三方共赢,破解农户贷款难问题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