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影 《上海保险》2020,(7):60-64
一、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从2011年年底起,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发展逐渐进入深水区。本节将从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结构、经营互联网保险的公司数量和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及渗透率三个方面对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疾病保险(简称重疾险)虽然于1995年才传人中国,但其业务规模却逐年快速增长,成为人身保险市场炙手可热的一类保险产品。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已经占整个人身险保费收入的11%,其中重疾保费收入达到380亿元左右。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的重疾产品保费收入分别占其总保费的17.49%和16.63%。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16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其中投资型产品占寿险保费收入比重将近8成。这意味着,公众对于投资型保险的热情依然高涨。  相似文献   

4.
欧洲银行保险春风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晓喻 《银行家》2004,(5):80-83
2003年全国银行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达到800多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5%以上,银行保险成为仅次于个人营销业务的人身险保费收入的第二大销售渠道。然而步入2004年,银行保险业务却开始发生萎缩。保险有关人士纷纷表示: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严重制约着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为此,笔者把目光投向欧洲——银行保险的发源地,希望能够从那里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迅猛发展,近些年我国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迅速崛起,然而由于功能、定位、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等问题,受专业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自建网销平台的冲击,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正面临重新洗牌。美国是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发展的先行者,InsWeb保险网站曾是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其创立、发展和没落是一个商业传奇。本文通过对InsWeb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的兴起、衰落及其影响的分析,为我国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通过银行的网点销售保险产品的模式始于法国,由于充分利用了银行和保险的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普及。江西省银行邮政代理保险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3年上半年,银行邮政代理人身险保费收入8.6亿元,占全部人身险保费收入的31%,银邮代理已经跻身保险销售主渠道行列,与个人营销、团险直销三分天下。江西省2002年的保费收入只有47.3亿元,保险深度仅为1.93%,保险密度只有114元/人,保险业的潜力十分巨大,更有必要借助于银行保险的形式加快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相似文献   

7.
刘萌 《中国保险》2003,(12):50-51
在我国2002年度的2275亿人身险保费收入中,意外险保费只占3.5%,远低于发达国家人身险市场中意外险三分天下的格局,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同时意外险低于30%的平均出险概率,不仅是寿险公司的利润主打产品,而且成为产险公司涉足"第三领域"后,又一重要的效益新增点和战略支撑险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加入互联网保险阵营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我国互联网保险取得了更为深入的发展,在规模保费、产品多元化上有了一定成果。但就目前来说,我国互联网保险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其发展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潜力提升的因素一、保险市场复苏及标准化保险产品需求增长2012年,中国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迎来了新一轮增长,整体市场增速达8%。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的热潮在持续升温。作为互联网保险其中的一种发展模式,第三方保险超市网站具有流量、产品比价、理赔等方面的优势,潜力无限。但由于目前第三方保险超市网站占整个互联网保险业的规模比重较小,自身仍然存在较多因素阻碍其发展。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下,如何发挥其业务优势,挖掘发展潜力以获得较好的市场回报?本文试从发展对策角度进行研究,为第三方保险超市网站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入世以来,在储蓄利率分红保险,使得分红保险己成为目进入有史以来最低时期,传统保险价格上扬,聪明的消费者买保险时首选前保险市场上的热销保险产品。以2002年的寿险市场为例,分红险剑气如虹,寿险分红产品保费收入1121.7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39%,占新型产品保费收入的91.6%,几乎占了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来,分红保险更是成为世界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产品有分红功能;在德国,分红保险占该国人寿保险市场85%;在香港,这一数字更高达90%。  相似文献   

11.
张伟  蔡春玲 《上海保险》2005,(12):26-27,41
2004年,河南省共实现保费收入201.99亿元,居全国第9位,同比增长21.14%,增幅居全国前五位,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近10百分点,在连续两年高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中,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3.78亿元,同比增长30.2%;人身险保费收入168.21亿元,同比增长19.47%;保险深度2  相似文献   

12.
一、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存在的问题(一)专业化经营不够,市场定位不准,部分公司经营思路存在偏差目前我国的健康险业务主要由寿险公司经营,一方面,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2005年保费收入仅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8%左右)且经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险的需求呼声又较为强烈,在两  相似文献   

13.
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只是将线下产品简单地搬到线上,产品创新不足。随着E时代的降临,智能手机和3G网络迅速普及,移动营销的运用如火如荼。我国保险业也积极跟进,大力探索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新渠道。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渠道的发展2010年起,保险业逐渐推出了移动展业平台。如2010年7月,中国平安人寿率先在全国推出MIT,次年7月升级后的二代MIT平台上线。该平台用户规模目前已超过40万,保费收入占整个  相似文献   

14.
从1996年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以来,人身保险业务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财产保险业务相对增长比较平稳,财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逐年降低。2002年,全国保费收入为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8.3亿元,同比增长12.6%;人身险保费收入为2274.8亿元,同比增长59.8%。无论是从保费规模还是从增长速度,财产保险业务都处在落后的位置。一、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一)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普遍偏低,投保和承保都存在误区和“逆选择”。突出表现投保人对保险的认识淡薄,不能充分认识保险在保障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预算、…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保险行业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你或许首先会想到"新国十条"出台、中国险企境外投资开闸、互联网保险首度纳入监管等重大事件,又或者是车险费率改革、"偿二代"、巨灾保险等关系民生的各个领域在监管部门的带领下有序推进,启动在即……的确,随着各项政策和改革扎实有序落实,2014年保险市场实现了强势发展。而从更为直观的数字上看,无论是保费收入、保险业总资产或是财产险、人身险保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的保险市场上分红保险风光无限,1121.7亿元的保费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3%,占新型寿险保费份额的90%以上,是中国寿险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寿险公司也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分红保险,覆盖了储蓄、养老、医疗、少儿教育等各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的保险市场上分红保险风光无限,1121.7亿元的保费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3%,占新型寿险保费份额的90%以上,成为中国寿险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寿险公司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分红保险,覆盖了储蓄、养老、医疗、少儿教育等各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一、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经营不够,市场定位不准,部分公司经营思路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的健康险业务主要由寿险公司经营,一方面,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2005年保费收入仅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8%左右)且经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险的需求呼声又较为强烈,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部分寿险公司难免会将健康保险产品作为"敲门砖",使健康险沦为营销工具.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人身险保费缘何在外资险企保费收入中“挑大梁”?朱俊生认为,这来自于外资险企的产险和人身险整体战略之间的差异。随着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2月2日,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0年外资险企保费收入超3000亿元,市场份额相较2019年同比上升0.62个百分点,其中人身险市场份额远超产险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外资险企市场份额的扩大是对外开放政策效果的体现,而人身险与产险外资公司之间悬殊的保费规模差距,与二者的整体战略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郑琳 《中国保险》2000,(6):48-48
据来自中国保监会的消息,一季度全国共实现保费收入324.11亿元(不含中国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90%。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0.33亿元,同比增长2.12%;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83.78亿元,同比增长5.30%。一季度全国共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01.92亿元,同比增加4.41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