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为高职金融专业教育提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金融专业应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优劣势,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趋势,调整职业教育模式。通过SWOT分析当前金融职业教育的现状,结合"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高职金融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完善新的就业导向需求,改革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互联网+金融"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专业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金融与技术深度融合,旨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高端互联网金融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应运而生并催生了对"既懂IT技术、金融学,又有互联网思维"的交叉综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文章结合保险职业学院互联网金融订单班组建现状,对互联网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革,探讨"岗、课、证、赛"融合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相结合的金融素养与技能养成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时代新生事物,逐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充分发挥着重要作用。直面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真实背景相结合,明确高职金融专业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逐步实现高职金融专业课程建设发展的技术化、职业化、专业化,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以课程的结构体系、课程业务、课程内容等为切入点,对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所受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思路,为社会培养适合金融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金融事业的快速、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4.
O2O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本文笔者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互联网金融》课程为例,从学习目标、课程体系、学习互动、考核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互联网金融》课程的O2O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再反思,以期为O2O教学模式的后续改革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给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金融业的效率更高,这也给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金融人才培养的建议。为了适应金融行业不断的变化及新的需求,高校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随时修改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为社会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6.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校应对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应用转型发展中积极开展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创业性等特点,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能够使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融合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融合路径进行设计,从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案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时代的普惠金融服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以从构建"大数据"风险管控体系等三个方面布局"互联网+"普惠金融时代的业务实践,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步伐。2015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新内涵,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新常态下,普惠金融的触"网",将促进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深度整合,推动实现"互联网+"时代下,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与"互联网"的互动关系2005年,联合国在"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提高生存技能的教育。出发于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背景,并结合应用型金融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为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为例,依据教育部办公厅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精神,针对"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能力;调动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继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也希望对其他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金融创新的进化速度和迭代速度,但是也对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国际"监管沙盒①"模式实践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思考其在国内实施的必要性。本文从监管主体、准入机制、消费者保护机制、退出机制等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监管沙盒"新模式。在新模式下,政府部门能有效防控风险,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企业能获得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实践平台;金融消费者能得到更大限度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处理不了不规则、大量的数据,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主要的经营模式,也成为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创新空间,实现了金融和数据的相互融合,因此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其所产生的影响,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蓬勃兴起,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浦发银行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互联网+"驱动传统金融的数字化实践和布局,成效显著。2015年7月,为全面对接国家"互联网+"战略,浦发银行将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正式对外发布"spdb+"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致力于为国家创新转型、社会协调发展、企业模式创新,营造绿色、开放、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互联网金融实现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银行的金融创新模式。文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其对银行造成的冲击,之后分析了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即互联网金融创新。最后提出,在各类创新模式中,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模式是相对最有效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影响因素,对"互联网+"战略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大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条件、师资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从专业群视角来看,在实践教学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尚未充分发挥双创政策的优势,未对创业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创业教学环节没有有效实施。因此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农村金融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农村金融主体、金融要素、金融机构持续地进行分化重组。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金融学本科专业而言,由于长期以来本科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大类招生与实践课程不完善以及家长与学生对实践教育的不正确认识,从而使得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宏观规划而对中观和微观的课程体系建设关注不够、高校职能部门重视课堂教学而对具体层面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不重视、相关学院系所虽然重视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但在如何深入推进方面不足以及本科生自身不能有机协调传统课堂学习与实践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要构建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需要优化既有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既有金融课程内容;需要搭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拓展金融专业课外实践体系;需要高度重视一线教师的培训体系,确保金融专业实践课程质量;需要高度重视实务教师的引进体系,畅通实践课程师资流通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之后发展起来的专业,是传统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方向,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与创新领域发展对相关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但是由于高校专业教育理论化水平较高,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对于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对信息化创新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本文从落实互联网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出发,对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多方协作的云实践教学平台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提高晋中信息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雪 《甘肃金融》2018,(2):64-67
文章在分析互联网环境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有新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金融人才的培养现状及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金融教育的脱节、市场需求即时性与教育创新滞后性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互联网金融教育需求不均衡的问题,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融合与发展教学体系、创新校企合作人培养机制、开展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创新模式进行了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面临新挑战。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行业背景为基础,分析高职金融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提出几点思路,以此来促进高职金融专业教育和培养出更加适应当前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