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供给与生物多样性融资需求均衡状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融资定价日趋敏感,健全生物多样性金融制度框架体系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稳定、人类福祉和政策信誉,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与微观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相比,宏观金融框架为实施“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系统性、多维度、更为精准的政策保障;货币政策工具调适、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增强生物多样性金融适应性、提高政策信誉等是实施生物多样性金融战略的核心问题。本文立足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实际,从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能力建设、优化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政策指引、深化绿色税制改革创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多元创新发展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双 《海南金融》2023,(1):48-56
引导金融机构将与生物多样性相关事项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评估与管理其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强化信息披露,加强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对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际机构在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出发,全面梳理国内外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案例,分析我国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困难,从加强金融机构意识、缓解融资约束难题、完善配套保障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内金融机构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谭广权  邓伟平  申娟 《河北金融》2023,(1):22-25+54
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维系的基础,关系人类长久福祉,而生物多样性与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修复戚戚相关。本文以广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衍生的主要金融需求,总结了广东典型区域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及成效,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海南生物多样性是中国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挥金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不足,探讨金融创新赋能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和路径,借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内外成功经验,建议以绿色金融为抓手,建立生物多样性金融相关保障机制,强化企业ESG信息披露,创新金融工具与模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金融机构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数字金融作为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新金融模式,其跨区发展速度快与冲击力度大等特点对区域金融风险乃至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言具有两面性。本文选取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缓解本地区金融风险,但在跨区溢出中会增加周边区域的金融风险,长期影响尤为明显。影响机制表现为:数字金融通过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和融资约束降低本地区金融风险,但跨区发展时会导致金融竞争增加,加剧融资约束,增加周边地区金融风险。进一步地,根据数字金融发展和金融部门的结构体系特征,数字金融在使用深度方面发挥效力,在支付结算与信贷业务中表现突出。在金融部门结构体系中,政府、企业、银行部门的风险对数字金融较为敏感;在地区发展特征中,数字金融对经济发达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管控区域金融风险要根据数字金融发展特点的两面性来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有:金融资源流向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抑制了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加剧了金融体系风险;正规金融部门的低效率导致金融体系“体外循环”严重,民间金融盛行,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为此,应采取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消除金融抑制;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等措施,完善我国企业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金融支持碳减排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已初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现有绿色金融分类标准,商业银行也纷纷创新参与其中,但也面临一些难点。那么,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如何统筹协调,既增加碳汇,又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碳减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发展?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中国金融家》记者独家对话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  相似文献   

8.
《金融博览》2006,(3):62-6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学专家在最新出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5年9月)中特别指出:全球金融体系再次恢复了元气和承受力.大多数国家的金融部门和公司资产负债袭的状况不断改善,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仍不可忽视,这是保障全球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梳理市场化的生物多样性补偿机制实践经验,对于科学推进我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核算方法及其在生态银行中进行生态补偿的难点,总结了国际上生物多样性银行的经验和局限,提出在中国建立生物多样性银行的启示.研究表明:(1)当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界定及二者的关系存在争议,在中国建立生物多样性银行首先需要统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框架;(2)生态银行中生态信用核算是进行生态补偿、交易的关键性一步,但存在困难和挑战,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评估体系和方法;(3)国际上的生物多样性银行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风险,这与选取的生物多样性核算指标的权衡密切相关,复杂指标全面而简单指标易行;(4)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和监管机制有助于中国建立生物多样性银行的有效与长久运行.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信用卡》2011,(10):9-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在过去几个月中,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明显加大,采取协调政策来防范风险扩散和提升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需求。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非正规金融更能满足不同收入等级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在比较分析了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最后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资金来源的因素,并对促进农村地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10月1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球的与会人士深入交流探讨了如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背景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在遭遇外部冲击之后具有更强韧性,能较快恢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延续依赖生物多样性,但在过去50年中,全球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了60%,海洋、森林、淡水水体和其他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削弱了大自然产生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却是支撑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融进金融企业的日常业务.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6-2007》刘煜辉主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金融风险的成因并不仅限于金融部门自身,更不容忽视的是金融部门经营环境的影响本书借用金融生态的概念.为读者理解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新视角然生态系统一样,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也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全书分为总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金融体系和法律制度是其两大关键保障.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这种影响是否受制于当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研究发现:(1)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银行竞争对不同技术含量的专利产出影响不同,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影响更小;(3)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有两种,缓解外部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4)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的省份,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本文拓展了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研究,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银行业结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制定基于创新驱动的金融发展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货币与金融统计是宏观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协调各国宏观经济制度,增强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可比性,从而增强对危机的总结与防范能力,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下文中简称MFS)这一专门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准则.力图通过规范和统一全球宏观统计规则,来发现和总结危机的原因与前兆,从而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增强各国抵御危机的能力,降低金融体系风险,增强全球金融稳健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金融体系内部风险转移及其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政策参考价值.本文从两个角度展开探讨.首先,从微观金融效率和宏观金融稳定的对比视角构建理论框架,给出金融体系内部风险转移是增强还是削弱金融稳定的判断标准.其次,本文选择金融体系内部风险转移进行割析,通过对金融体系的研究对于中国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建华  李荣强 《征信》2021,39(8):68-75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是一种将互联网金融与生态学相结合的动态平衡系统,其借助生物多样性理论,并整合互联网金融各参与主体,搭建具有分工与协作的特定生态系统.以生物多样性为研究视角,结合当下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进而从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人与贷款人和监管机构四个维度,提出解决互联网金融风险突出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的增长效应,相对要素数量效应而言,配置效率权重日渐增加.本文对西方金融体系资本配置理论进行了归纳.文献表明,金融体系通过信息、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等机理,能促进资本配置于以预期收益(效益)、利润、长期资本形成等定义的"好"项目;通过监督和控制权市场等机理使资本配置于以专业化、风险、效率等定义的"好"企业.银行、股票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的配置功能,机理与机制各不相同,且各有比较优势.在政策上,存在金融管制、金融抑制、金融发展(自由化)和金融约束等分歧.实证分析方面,通过间接或直接定义资本配置效率,不同程度证明了金融体系资本配置功能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发展和金融部门的扩张,金融发展通过融资支持影响居民收入分配,90年代兴起的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