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中国—东盟的经贸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促进了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但作为服务于各类贸易、投资、融资的跨境征信信息平台仍是空白,各国对信用信息的需求迫切。本文论述了中国-东盟跨境征信合作必要性、可行性,关注难点,提出跨境征信合作平台框架构想和相关建议,最终目的是促进区域跨境征信信息共享桥梁的搭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中国—越南征信跨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中国—越南征信跨境合作存在的主要障碍,探讨欧美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主要做法,提出中国—越南征信跨境合作的思路与路径,以期为我国与东盟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征信跨境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骆伦良 《征信》2011,(6):13-17
中国-东盟的经贸和投融资发展迅速,促进了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但作为服务于各类贸易、投资、融资的跨境征信信息平台仍是空白,各国对信用信息的需求迫切.分析中国-东盟跨境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需要面对的难点,提出跨境征信合作平台框架构想和相关建议,目的是促进区域跨境征信信息共享桥梁的搭建.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使位于中国—东南亚两大区域经济往来交汇地带的云南一跃成为该区域经济合作的活跃带。但服务于各类经贸、投融资合作的征信数据、评级信息共享仍处空白,跨境经贸及金融合作面临征信建设瓶颈的制约。立足云南区域战略地位,探讨与周边国家开展征信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难点,提出跨境征信合作的可选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肖冰  陈庆海 《征信》2021,39(3):52-55
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是征信业务管理的重心。目前,我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面临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征信信息供需失衡、征信系统接入机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征信信息跨境流动风险日益显现等问题。借鉴日本和韩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加强我国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增加征信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金融科技在征信领域的应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6.
田地  高明  王祺  杨柳 《征信》2021,39(11):1-7
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正式通过,翻开了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的新篇章,也是全球数据治理发展的重大里程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数据安全治理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信息主体权益的重大问题.在开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外资征信机构陆续进入我国展业,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以规范征信数据传输行为.通过梳理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数据治理模式,分析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规定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数据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征信数据跨境安全评估方案、强化对数据跨境传输的监管、分步稳妥推进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姚林华 《征信》2021,39(1):41-45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征信合作满足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在分析大湾区跨境征信合作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征信合作面临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立法较滞后、征信业发展模式存在差异、征信产品互认较难、征信利益诉求不对等的障碍。参考欧美征信数据跨境流动主要做法提出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沟通协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数据共享方式;扩展应用场景,支持互设征信机构;统一征信标准,推动征信互通互认;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奖惩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丁惠强 《征信》2011,(2):17-20
征信数据的跨境流动意义重大,但需要加强监管,使之合法有序.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有关国家的数据保护立法及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协作机制,结合我国目前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国内立法、建立征信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网络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征信数据的交换,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同时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客户。因此,征信数据的跨境流动意义重大,不可避免,但同时需要加强监管,使之合法有序。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各国的数据保护立法及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协定做了整理和介绍,结合我国目前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国内立法,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据跨境流动是指跨越国家和疆界的信息数据流动。目前,欧盟国家已探索出有效的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做法。本文概述欧盟国家征信数据跨境共享的法律规范和实际做法,比较分析信用信息共享的五种可能模式,从而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范围内银行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日益频繁,欧盟和美国在整体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银行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模式。我国也在自身国情基础上,建立了将"数据主权、数据保护与发展数字经济相统一"的整体数据跨境流动规制理念,但仍存在不同部门的规制思路有待进一步协调,以及对不同类型的银行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进行规制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本文认为,未来对银行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的规制应在明确金融监管部门特殊规制权限的基础上,建立以下有区别的规制模式:针对基于商业需求而产生的银行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应当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原则上允许跨境流动,并实行备案管理;针对基于数据流入国监管机构要求而产生的跨境流动,除存在国际协定或其他国际合作形式外,原则上不予认可。  相似文献   

12.
蒋丽敏  李宇翔  唐剑 《征信》2021,39(3):47-51
自2017年起,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开始加速对外开放,我国信用评级市场间机构竞争格局必将产生新变化,信用评级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在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重点关注监管法治建设层级不足、金融安全风险、利益冲突等问题。因此,应加快各地《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强信用评级机构整合管理;强化声誉约束机制建设,发挥市场选择作用;构建多样化付费模式,缓解利益冲突问题;推动信用评级监管跨境合作,强化评级流程合规管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电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征信机构的信息产品也随之改进,开发出一些预测类信息产品,以及各种信用管理类软件。目前,我国已有的征信产品和服务与市场潜在需求还有巨大的缺口,征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迫在眉睫。针对现阶段我国征信行业发展过程中征信市场供需不平衡、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外发达征信机构在征信产品开发上的经验,探索我国征信产品开发及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中国迫切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国内科技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优化,以完成科创全产业链升级。由于中以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存在较强互补性,中以两国在科创领域的经贸合作在过去几年持续升温。作为全球科创强国,以色列科创产业的优势恰恰对应着中国科创产业的弱势环节,这使得加强与以色列在科创领域的合作、挖掘以色列科创体系中适合我国的策略并加以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现存文献对以色列科创产业的梳理并不全面,中国相关部门难以做出政策指引。本文阐述"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对以色列科创产业的重要贡献,剖析以色列科创产业最新特点,最后,结合上述分析与中以合作现状,为中国借鉴以色列先进经验发展自身科技产业、改善中以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亚仙  庞文静 《征信》2020,38(2):49-52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征信广泛应用于反欺诈策略、信用评估、授信策略与风险定价、贷后管理等领域。针对我国现有征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信息采集范围、加快行业整合、推进应用场景多元化、提升个人信用意识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绿色信贷发展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信贷是科学发展观下我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绿色信贷发展已经起步,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对金融机构效益的影响、评估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困难、风险评估标准和程序的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绿色信贷环境数据信息库、完善绿色信贷授信程序、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强化绿色信贷主体的社会责任、建立环境评估智力支撑平台和绿色信贷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的措施来推动我国绿色信贷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担保行业的监管体系急需完善,通过分析国外担保行业监管体系的四个特点,再结合我国监管体系中监管主体、监管法律建设、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几个方面的现状,认为我国应该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建设;划分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进行相应监管;实行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健全市场监管;加强担保行业协会建设,发挥担保协会职能,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双方关系的实质性提升,也必将促进双方在货币金融上的进一步合作。本文运用SVAR模型和相关性分析,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与东盟10国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10国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年的建设期内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5国最适宜成为未来中国货币合作的备选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