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的大量研究文献表明,我国现在的货币具有强烈的内生性,这与中央银行的货币制度有关。1994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逐渐替代了中央银行信贷计划,加大了商业银行放贷的效率。2002年,我国实行QFII制度。我国的外汇储备日益增多,以外汇占款形式的人民币越来越多。货币具有内生性,意味着货币的供给由信贷需求决定。不少文献指出,这会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我们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在理性投资的条件下,FDI可以拉动经济,并且伴随着温和的通货膨胀;而在经济高涨的情况下,过度的FDI投资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表明,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归结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内生性.此外,外资机构的准人、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制度等因素也都影响货币供给.我国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不能过分夸大货币政策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战略重点应从货币供给管理转向货币需求管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应从货币供应量转向其它目标,如利率或汇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求,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具体途径,其顺畅与否决定着货币政策效率的大小。我国的金融结构属于商业银行主导型,银行信贷是企业主要的融资形式,信贷资产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信贷传导机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为了应对当前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人民银行正逐步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黄永涛 《海南金融》2011,(10):15-17,54
经济学界对货币供应一直存在内生性与外生性之争.据对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货币内生性理论较好地诠释了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行为.货币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但由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使得货币需求倒逼货币供应,中央银行调控流动性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金融危机是本次通货膨胀的诱因,宽松货币政策和四万...  相似文献   

5.
信贷计划制度和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两种不同的货币供给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实行信贷计划的管理制度,自从1984年1月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起,我们又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形成了两种管理制度互相胶着的局面。这两种制度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推行准备金制度?为什么信贷计划管理制度还要存在?  相似文献   

6.
张洁 《黑龙江金融》2008,(12):36-38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伴随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起来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保证人民银行掌握相当数量的信贷资金:1985年改变存款准备金按存款类别缴存方式,并开始尝试运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调节经济波动。1998年人民银行取消对商业银行的指令性计划,货币政策调控转向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政策运用逐渐加强。2004年为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人民银行开始逐渐加大存款准备操作力度,同时,针对信贷增长较快而资本充足率及资产质量等指标较差的银行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丰富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存贷款利率、增加或收回向商业银行贷款、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或减少全社会货币供应量,运用信贷政策调整信贷结构。1993年下半年,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有效地治理了通货膨胀,促进了物价稳定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从1997年…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是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为中央银行才有。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来实施货币政策意图,是我国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传导途径。尽管1993年中央银行开始逐渐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传统的贷款规模向货币供应量转变,并于1998年取消信贷计划,但是贷款规模管理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基于我国的国情,研究商业银行的信贷传导机制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丽梅 《新金融》1991,(8):9-11
一、三年来的货币、信贷运行态势 1988年以来,我国经济与货币、信贷的运行状况发生了较大的起伏变化。1988年,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大幅度的过快增长,货币、信贷的运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常增长态势。面对严峻的经济现实,中央及时作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决定,中央银行也相应采取了抽紧信贷、开办保值储蓄等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确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人民银行为了履行发行货币和管理信贷的职能,按照国家规定,开始实行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即要求各专业银行把吸收的存款,按不同性质,向中央银行交存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现在就存款准备金的几个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1998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取消了实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规模)的控制,实现了货币信贷总量由直接控制为主转为以间接调控为主。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央银行开始不断提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要性,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使用,如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为了稳定我国的经济出现剧烈波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四万亿以刺激经济;在2011年,由于物价处于不断上涨,通货膨胀越发严重,而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相关政策的实施都体现了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拟采用2007年1月~2015年12月这一时期的有关数据对我国央行所实行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以来,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突出问题,中央银行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发行定向央行票据,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国民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增速回落的基础并不稳固,反弹的可能性随时存在,而且物价水平不断上扬,通货膨胀压力开始加大,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十分严重。因此,2007年金融宏观调控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14.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资产负债管理环境欠宽松。从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额控制,这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是,受一些宏观政策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并不能有效地开展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如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控制。又如,在金融监管方面,我国规定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按规定,中央银行的监管对象应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而不是直接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的业务决策和业务经营。但中央银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金融机构的职能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央银行立法与遏制通货膨胀魏建华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遏制困扰我国经济正常运转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央银行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  相似文献   

16.
十一、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各国的中央银行,一方面是面对着如何处理同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另方面面对着如何处理同财政的关系。因为要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货币,既要控制信用,管理各银行的信贷活动,又要防止过度用增加货币投放的办法来弥补财政开支,加剧通货膨胀。因此,处理好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是中央银行体制建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目前接触到的一些材料看,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一)中央银行同财政部的行政关系,各国情况不同。有一些国家,如美国、西德、瑞士、瑞典等国的中央银行,有很大的独立性。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向国会负责,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中央银行处于超然  相似文献   

17.
朱方龙 《浙江金融》2003,(11):19-19,43
县域经济的支柱是中小企业.近几年来,中央银行所采取的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大.但相对于中小企业日益旺盛的资金需求,信贷投入仍显得相对不足,"贷款难"的呼声仍颇高,特别是贷款抵(质)押担保难已成了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有效投入的瓶颈.如何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抵押担保机制,探索扩大贷款有效抵押范围,对增加中小企业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次贷危机导致的花旗、美林等华尔街金融明星的巨亏,正在进一步加剧着商业银行流动性短缺(Liquidity Squeeze)。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全球性蔓延,迫使着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不断加强"关紧货币水龙头"的对冲操作。信贷紧缩将明显无误地成为遏制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许坤 《海南金融》2013,(2):8-11
本文通过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一方面验证了我国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而从有效性的分析框架中得出我国信贷变量的内生性。通过分析各经济指标对贷款的响应和贡献率,得出贷款的投放量和产出之间存在一年的滞后期,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参考性建议。另一方面从检验结果中得出的贷款变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响应关系,为中央银行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但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后危机时期,为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我国回归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整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过程中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状态,价格指标高位运行给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加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