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运用1997—2010年中国银行业规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规制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约束、政府监管能力与资本充足率在促进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上不完全显著,但交互项对促进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方面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开放已经到了外国资本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时候。对外开放在引进外部竞争的同时,也会带来金融稳定问题。东道国政府必须在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之间做出权衡。在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背景中,金融监管成为保证金融稳定的主要途径。以激励为基础的金融监管体系是金融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结构调整与服务升级是中国银行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合理选择。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我们有时间重新审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必要?外资进入能否提升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这些问题关系到未来银行业重组的方向。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初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进而面临着改制后的发展问题,客观正确地评估国外资本进入我国银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六类控股股东的不同选取了11家有外资参股的中资银行,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具体指标对中资银行引入外资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收益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对中国银行业引入外资有借鉴意义的参考结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资本自由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从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两种主要方式入手,分别探讨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影响机制和影响效应。客观分析外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战略投资和绿地投资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产生的负向影响,给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4年7月刊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国银行业在榜上的总资产、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等三大指标的规模,首度全面超过美国银行业。但是,中国银行业所取得业绩仍集中于本土市场,尽管欧美国家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本文结合历年1000家大银行所展现的中国银行业业绩表现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从中探寻未来将会推动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融开放与我国金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银行业开放后对中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冲击金融开放中的银行业开放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到中国,通过其利润和创新机制的引入,逐步打破中国银行业竞争不足、管理低效的局面,促进中国银行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金融业对外开放之后,由于中国银行业整体上的竞争力与外资银行存在明显差距,如资金不足、不良贷款比率较高、税赋重、内控机制不健全等,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长远看,金融开放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将是净收益,但短期看对中国银行业也可能使成本大于收益,使得…  相似文献   

7.
近期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热潮以及在WTO承诺下中国进一步开放银行业的未来前景表明,外资银行将在中国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历分析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情况。虽然在其他大多数国家,外资进入是以直接收购或者取得控股权的形式,但外资在中国银行业至今只占很小的股份,管理方面的参与也非常有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可以从进一步对外开放银行业中获得更多收益。国际经验显示:面对外资银行的更多参与和引发的更激烈竞争,东道国如果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和创造充分的机会,将从总体上带来重要收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测评及理性开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和"单边开放"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判断和评价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对2003~200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属于中等水平;本文还从实际对外开放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结论是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对外开放度远比定量测度的要高。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性的状况下,中国银行业应汲取其他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走适度理性的开放道路,才能更加有利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业:2006年回顾与2007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兆强  刘勇 《银行家》2007,(1):50-52
回眸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首要的一个问题当然是,在WTO过渡期的最后冲刺阶段,中国的银行业如何衔枚急进、奋力冲刺?而所有的努力又都指向一个目标——中国的银行业准备好了吗?中国的银行业伴随着日益升级的“银行业是否贱卖”的争论走进了2006年。很幸运,这场争论在一年一度的“两会”后嘎然而止,中国的银行业吸取了“正”“反”双方的“营养”继续前行。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依然是中国银行业改善治理结构、提升竞争能力的一步必下之棋,但实施策略和节奏趋于审慎和稳健。事实上,受惠于“争论”的不仅是“引资”,2006年底中国政府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深深打上了“争论”的烙印。中国的银行业在争论面前避免了“非此即彼”的历史老路,在驾驭银行业全面开放的道路上趋于成熟,这恐怕是2006年中国银行业最值得标榜的进步。2006年,中国银行业的整体质量、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继续沿着相好的方向演进。中行和工行两地IPO,建行收购美银亚洲;招商银行夺得中小银行海外IPO头彩;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部分城商行迈出跨区域经营步伐;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中国的银行业朝着多元化、市场化的标杆努力奔跑。必须看到,2006年,中国银行业的诸多问题还依然延续。中国银行业依然是一种四大行占居绝对市场优势的格局,中国银行业的运营依然靠传统的存贷款支撑,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依然偏低,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依然是“形似”大于“神似”,农村金融的脱媒问题依然严峻……所以,我们不能说,2006年的中国银行业完美冲刺;我们也不能说,中国的银行业已为全面开放做好了充分准备。所幸的是,WTO给中国银行业回旋的余地仍不小,中国银行业依然可以掌控2007年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步履,中国银行业依然可以在与外资银行的正面交锋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0.
《银行家》2006,(3)
在集中了中国优质银行资产的18家商业银行吸收了总额达180亿美元的境外投资后,一场关于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投资者是与非的论战就此展开。争论集中针对两个话题来进行:其一,中国银行业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银行资产被贱卖的嫌疑:其二,中国银行业在向外国资本敞开大门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给予民族资本同等的待遇。对于前一个问题的争论,本刊已发表过多篇文章,而后一个问题的实质则是中国银行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是否应同步协调推进以尽快实现“内外平衡”。这一问题的内涵不仅仅在于是否应降低中国银行业对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也包括深化银行业产权改革,消除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实现商业银行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的问题。更深一步观察和思考,“内外平衡”也意味着在国外银行资本大举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快制定中国商业银行的“走出去”战略。本期“名家论坛”所请嘉宾均长期关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他们的阐述或许能加深读者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quidity creation and bank capital structure in China. We test the so-called “financial fragility-crowding out” hypothesis and the “risk absorption” hypothesis on Chinese banks and find that bank capital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liquidity creation, which supports the financial fragility-crowding out hypothesis. In contrast, we find that foreign banks in China have a weaker relationship between liquidity creation and bank capital,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isk absorption hypothesis and findings in prior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China’s banking performance. An innovation in this study is that it constructs a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measure of foreign bank presence, employing location data of foreign bank branches. Using this measure, the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bank presence and domestic banking performanc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measure not only improves th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foreign bank presence but also resolves unexplained discrepancies found in existing empirical studies contingent on aggregate measures. Importantly, the study provides strong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foreign bank entry is supportive of a more competitive and efficient banking industr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行为引发了理论界关于外资持股比例对中资银行竞争力提升与国家金融安全影响的争论。本文选取与我国具有相似的银行业改革历程、但改革先于我国的中东欧转轨国家为样本,实证考察这些国家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竞争力提升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十分紧密;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视角考察外资持股比例与金融安全的关系,并不能得出外资持股比例越高的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威胁性越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红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心脏"角色的银行业的分红问题。然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不科学的股利分配现象还普遍存在,如股利支付率低、分红频率不高等。因次,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股利分配政策,无论对于银行业本身还是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商业银行股利分配的差异,探究其原因,并在借鉴美国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下,提出了通过税收政策引导资本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变银行盈利模式、建立多元化股权结构等措施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分红情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Is there a link between capital controls and monetary policy autonomy in a country with a floating currency? Shocks to capital flows into a small open economy lead to volatility in asset prices and credit supply. To lessen the impact of capital flows on financial instability, a central bank finds it optimal to use the domestic interest rate to “manage” the capital account. Capital account restrictions affect the behavior of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following shocks to the foreign interest rate. Capital controls allow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to focus less on the foreign interest rate and more on domestic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的非理性及形成机制,本文基于外汇市场异质主体理论和行为金融学观点,构建了包含投资者关注的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形成模型,并采用远期和即期银行代客结汇售汇比作为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的替代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远期结售比受到前一期汇率变动和境内外利差的影响,而即期结售比受前一期汇率变动影响。进一步引入投资者关注,采用MS-FTP和MS-TVTP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关注对远期和即期结售比的影响是时变的。在人民币贬值阶段,投资者关注对结售比存在显著的负向冲击,会导致更大的结售汇逆差;而在人民币升值阶段,投资者关注对结售比则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表明,个体投资者汇率预期具有显著的非理性特征,符合动量原则和套息规则,同时还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影响。央行在人民币处于持续贬值区间时,应通过汇率沟通作用于投资者关注,稳定汇率预期。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财险业2005年~2009年人力资本及其结构进行度量。采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对我国财险业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期间我国财险业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但中外资企业之间有较大差距;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能促进产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但效果不明显;财险业人力资本结构对经营效率的改善具有滞后效应;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人力资本对财险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velops a microeconomic model of banking to highlight an endogenous loan creation process that emerges from bank profits via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 of retained earnings and uses a simple bank capital‐loan multiplier to illustrate constraints on lending. The study also analyzes how sufficient net interest margins are important for banks to maintain lending portfolios and avoid financial fragility. The model offers support to bank capital channel (BKC) economists by illustrating how changes in interest rates may influence bank lending through the bank's internal capital accumulation growth rate and on a bank's portfolio choices.  相似文献   

19.
金融安全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投资、外汇储备、利率、银行、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金融系统中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