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志刚 《中国财政》2012,(12):31-33
公共预算的本质是政治,它反映了政府职能和施政方向,是国家治理之根本,公共预算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需要有相当的魄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预算公开让政府变得"透明",让公民更加便捷地获得与政府对话的权利,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自我约束,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顺应民众对政府管理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以及实现民主理财、科学理财和依法理财的最佳切入点,因为预算透明是政治民主与管理监督有效的前提,本文在分析借鉴有关预算透明的国际标准与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预算透明的现实依据,并指出实施预算透明应从法制建设、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加强建设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的预算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算是庶政之母"。政府预算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论证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指出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以预算改革为核心,从追求行政效率,转到追求财政效率,建立服务型预算;二是服务型政府的预算框架建设必须从ABC开始建立为民理财等三个观念,引进财政效率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本文还对绩效评价中的误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执行层面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出现的问题,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理财、规范理财、科学理财,进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保证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200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此后,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  相似文献   

6.
预算管理是整个财政管理的核心。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是建国以来预算支出较为全面,彻底的改革,它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新体系,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平,透明,规范,高效。实行新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实现财政管理和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实现资源优化,稳固财政基础,加强政府调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从制度上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增强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预算自主权的缺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政府理财过程中,高效的预算编制模式是科学民主的选择.而我国多级政府与多级预算体制下,预算职权纵向配置多表现为中央政府对地方预算权利的诸多限制与约束,地方预算自主权严重缺失.本文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实行政府统一预算创新预算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之一,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和建设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十五”及其以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实行政府统一预算,创新预算管理机制。具体些说,要以推进依法和、科学理财为核心,规范预算管理运作程序,推行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综合财政预算,通过早编预算细化、科学化,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新体系,实现预算管理公开、透明、完整、规范、高效,切实增强预算宏观调控能力,优化政府公共财力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财政》2012,(12):15
预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2009年财政部首次公布中央政府本级预算,中央明确提出"三年内要让中央部门财政预算全部公开",为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起表率作用。三年来,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从内容到形式年年都有新变化、新进步,特别是今年的公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全面、科目更细化、解释更详尽、形式更统一,引起社会关注并得到肯定。不过,预算公开起步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特殊组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事业单位的经费一部分由政府财政拨付,另一部分来源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其他收入.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相关制约机制的缺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比较松懈.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机构体制改革和财政部门预算改革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行政事业单位宽松的管理带来的一些弊端日益凸显,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甚至阻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新的时期探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现状,以寻求新的改进对策,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利用资金、提高行政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部门预算是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前提,即一个部门的收支情况有一本预算;同时,要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将预算编制时间提前到预算年度开始前九个月左右比较合适;部门预算要采用综合预算的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已初显成效,政府预算透明度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财政管理必然带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性”特征,因此,建立透明的预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预算编制工作可以说是政府采购的一大菜单,只有菜单做好了,政府采购才可能按时出炉,做出大餐。可如今我们的政府采购工作预算还有待完善,就这个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政府预算领域,指出政府预算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如预算资金需求方、政府预算部门和立法监督机构等之间存在多重委托一代理关系,由此导致了寻祖和腐败等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监督弱化和激励不足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而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才是解决政府预算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整体上属于"渐进式"的制度变迁.长期以来,中央政府"供给主导性"制度变迁方式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近年来逐渐过渡到"供给主导性"与"需求诱致性"并存的状态.影响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具体因素有很多,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因素的同时存在决定了政府预算制度的均衡与否.  相似文献   

16.
姜子叶  胡育蓉 《金融研究》2016,428(2):198-206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17.
Budgeting practice in Victorian local government has been criticised by the ICAA, which has developed a standardised budgeting model. The Victorian government has prescribed standardised financial and budget reporting following a decade of reform in the public sector.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the criticism of local government budgeting is valid, and whether standardised models are appropriate, 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ambiguous outcomes and lack of input-output relationships, criticism of the adoption of accrual account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and a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flexible best-value regime designed to suit lo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文章借鉴“6S战略管理体系”探讨政府机关绩效预算的战略模型,从预算编制、批复、执行、决算与评价的具体过程谈论政府机关绩效预算的战术,通过战略与战术的呼应与对接,实现政府机关绩效预算的有序与高效。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政府预算周期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预算周期不仅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而且在时间和预算周期各环节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大一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不重视“依法理财”和长期忽视预算管理效率,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预算周期的根本途径,是建立我国的标准预算周期,科学,合理地规范预算周期各环节的起讫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