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日本农协金融作为合作金融的典型代表,是比较成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战后恢复时期日本农协金融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日本政府为解决农民资金短缺而采取的支持和辅助农协金融发展的措施.日本农协金融对我国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启示意义是:一是要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二是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建议通过立法将农信社定位为国家扶植农业的金融机构;三是祛除农信社的官办色彩,把农信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为农村经济提供的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肩负着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然而,它名称上虽冠有"合作"二字,但距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尚有差距。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信社存在的体制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农信社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农信社引进台湾战略投资者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两岸金融合作.构建符合现代农村经济改革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要先行。当前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引进台湾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组建参与福建农信社的改革,以提高农信社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闽台农业合作,促进两岸金融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为农村经济提供的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肩负着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然而,它名称上虽冠有“合作”二字,但距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尚有差距.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信社存在的体制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农信社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立法主要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实践、立法内容、立法体制作了介绍。法律的认可是农村信用社存在和有效运作的前提。我国应借鉴上述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实现农村合作金融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沙莎 《时代金融》2014,(7X):227-227
<正>一、农村金融合作机购法制建设现状农信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斐然成绩,然而仍还存在一系列难点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在合作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都有比较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至今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立法的缺失导致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市场出现混乱局面。因此,我国急需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支持和服务"三农"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金融是日本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也决定了合作金融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从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历程来看,目前已经进入合作制和股份制混合治理阶段。目前我国农信社的企业化改革方向也是逐步向股份制和合作制发展,如果改革成功将建立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合作金融主体,此外中国农村的民间金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改造成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8.
尽管新中国的农村信用社成立50多年,但迄今还没有一部《农村合作金融法》,农村信用社遵循的是《商业银行法》,对此社会各界意见颇多,近几年在“两会”上合作金融立法屡屡被作为议案提交全国人大。农村合作金融立法有无必要?立法难在哪里?农村合作金融立法还有多少路要走?这些问题对农信社下一步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一、农村金融合作机购法制建设现状农信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斐然成绩,然而仍还存在一系列难点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在合作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都有比较完善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而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至今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立法的缺失导致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市场出现混乱局面。因此,我国急需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支持和服务"三农"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论文首先从学理逻辑上设定分析框架,明确合作金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三大功能内涵,论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与改革的本质坚守;然后剖析农信社全面商业化改革实践与经典合作理论、农村金融特殊经营原则、“三农”服务宗旨的三大矛盾冲突;接着讨论新时期合作金融融入农民合作社三种模式的改革实践创新;最后指出今后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