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央银行再贷款供给与需求结构变化分析,阐述了中央银行再贷款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各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已成为国际通例。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政策选择包括冲销干预和非冲销干预。本文对开放经济下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冲销干预来实现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最后,从增强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效力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汇率和利率制度、加强国债市场建设和干预手段多样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不十分明显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微观经济主体等方面存在着传导障碍,使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随着传导路径的加长而层层衰减或失真,只有不断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华强  陈梦华  陈颖 《海南金融》2013,(12):56-60,66
本文研究了美国国库体制和国库现金管理变迁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中蕴涵的中央银行和财政关系的规律。同时,对我国的国库体制选择和国库现金管理路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谭亚勇  颜蕾  朱振聪 《会计师》2011,(10):16-16
<正>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对分析宏观政策效果,提高央行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重要意义。而准确的会计信息源自制定完善的会计标准和理性的会计政策选择。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和金融性资产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越来越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对这些债权股权类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报告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政策选择理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经济学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界定。从中央银行独立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的角度可以将独立性分为目标独立性和操作独立性两种。所谓目标独立性,即允许中央银行自由确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生产率路径、融资约束路径和风险降低路径来论述金融发展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生产率路径主要表现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能够帮助企业选择潜在收益最大项目进行投资,能够分散科技投资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率;融资约束路径主要表现为金融发展能够通过金融规模扩张、金融结构调整、金融效率提升来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风险降低路径表现为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市场深化与风险识别来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对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及货币政策执行具有重要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提高经济灵活性和韧性、增进国民福利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银行多次强调: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对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及货币政策执行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组织保证 意义重大今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在金融体制改革中,作为中央银行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能够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强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保持币值稳定的能力。最近召开的中...  相似文献   

10.
谢莉 《中国金融》1994,(1):18-19
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调控机制的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谢莉中央银行调控机制的三种类型利用中央银行调控机制对一国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现阶段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经济体制和政府在某一时期对经济政策的偏好不同,...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的意义在于货币当局通过改变一定的经济参数,达到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目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它是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债券市场发达,能够比较灵敏、有效地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因而成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场所.而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在债券市场遇到了阻碍.如何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债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是摆在我国中央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中央银行选择市场化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中介目标创造了条件。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银行间市场国债抵押式回购利率由于具有市场交易量大、与CPI相关性强、具有较好的可控性等特点,因此成为中央银行调控CPI的一个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确定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体制,是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但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构建面临着多重挑战:宏观审慎监管当局如何处理与其他经济决策、监管部门的相互关系;如何保证对外沟通、运作透明又能保护敏感信息、稳定市场;是坚持基于规则做出监管决策还是使用斟酌裁量的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构建的三条路径:中央银行承担宏观审慎监管职责,由中央银行行长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决策;在中央银行的框架下,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将宏观审慎监管职责赋予委员会;在中央银行之外设立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或理事会),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作为该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制定。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的构建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联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金融变量,是能够为货币政策当局提供反应短期经济变化和金融趋势的数量化金融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各国中央银行都很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陈锋  董旭操  徐佳 《南方金融》2004,(10):22-26
关于邮政储蓄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是近年来饱受争议的一个话题,因为它既涉及中央财政又涉及中央银行。而以往学者的讨论要么局限于邮政储蓄,要么局限于农业政策性银行,均有失全面。为此,本文通过剖析中央银行在邮政储蓄恢复、发展历程中功能的转换,评析目前流行的改革方案,试图构建一个能够实现多赢并确保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操作灵活、作用迅速的特点,日益为我国中央银行所频繁采用。然而,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适当的操作工具。在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与中央银行票据。针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问题,本从我国金融市场状况、金融机构行为及这三种工具特点出发,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应更多地运用中央银行票据。  相似文献   

17.
郭栋 《中国金融》2020,(4):45-46
LPR体现中央银行中期政策利率理论思想“商业银行两部门”模型是改革逻辑的理论框架中央银行的LPR政策逻辑有别干美联储,美国选择短期政策利率--联邦基金目标利率(Federal Funds Target Rate,FFTR)为“利率锚”。其LPR的定价机制为短期政策利率加固定利差,美联储调整短期政策利率能通过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完全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能够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筹集融通资金、调节社会总需求、引导资金流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作用的金融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机制和政策手段;二是完善专业银行体制;三是建立健全资金市场,完善利率机制。一、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和政策手段 1.中央银行独立化。中央银行应能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及影响,独立地执掌货币政策大权,专门负责保持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平衡。中央银行与中央政府从长期利益考虑的经济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在短期利益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的支持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央行票据后续监测中发现,由于省联社和人民银行的考核标准不一致,使得农村信用社有些方面达不到中央银行的要求,对中央银行继续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锡盟阿巴嘎旗农村信用社的个例来分析这些指标的具体情况,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当前,金融监管绩效不高仍是困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金融监管操作系统、培育有效金融监管的条件三方面入手,详细探讨了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效能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