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建设过程中,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农村“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并涌现了一大批名副其实的信用先进典型,在农村信用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却意外地出现了农村“信用户”不守信用的奇怪现象.暴露出当前农村信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广西首个“信用县”(田东县)人民银行在“信用县”创建过程中,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广西各县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借鉴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建立牧户信用档案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和效果,但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建立牧户信用档案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问题一: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牧户信用档案建立工作进展缓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在必行的工作。但在少边牧地区无论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还是社会公众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长远效果认识不足,理解不透,重视程度不高,特别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建设者和承担者——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边牧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度较为滞缓,如某旗共有牧户6194户,目前仅有3956户牧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占牧户总数的63.87%,尚达不到“一户一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是普惠金融在农村推广和发展的关键.在分析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发展状况,并对衡阳农村信用体系的运作效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种种阻碍.为重构基于普惠金融的农村信用体系,应创新信用联合体模式,改善农村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健全农村信用抵押担保机制,改进信用管理技术,打造“数据库+网络”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西农村信用社积极配合各地方政府推动信用户、村、乡镇及县的创建评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提出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将“建立健全农民信用联保制度,推进和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以涉农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广西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整村授信,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和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密切相关。是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城乡繁荣的重要保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进而推动信用县的创建,引导更多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对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及融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越尧 《征信》2019,(9):50-53
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目前,贵溪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前期的工作中,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量与力量不匹配、信用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农户信用风险难把控、农户信息采集难协调、农户信用意识薄弱等问题阻碍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促进信用中介机构发展,加大农村征信宣传教育力度,建设县域信用信息平台,强化惩戒机制,促进农村信用体系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五莲县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例,分析目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理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的工作机制,搭建“数据库+网络”为核心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做好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总结与创新工作,并加强相关立法建设,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刘士礼 《征信》2011,(3):60-61
建立完整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对涉农金融机构快速查询农户信息、高效快捷发放“三农”贷款至关重要.河南省郸城县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对新时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人民银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做法,指出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合法性、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单一性、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缺失、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县域普惠金融征信系统覆盖面有限等诸多问题,并从农村信用信息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与运用、强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和完善农村配套金融服务体系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牵头单位,始终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距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和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本文以德惠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基础,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以此提高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市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践为蓝本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为进一步改善此项工作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要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氛围作为支撑点。江苏省盐城市农村信用建设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了加快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是建设好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宾阳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振兴宾阳经济,宾阳县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诚信宾阳”。近年来,宾阳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宾阳县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工作方案》、《宾阳县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县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知识“扫盲”活动的通知》和《宾阳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奖励办法》等文件,为打造“诚信宾阳”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信用担保是借贷市场运行的基础。中国传统的信用担保制度历经两千余年,曾在农村借贷中起着重要作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智慧。传统信用担保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制度特色,可以为当今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建设提供借鉴。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变迁轨迹“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是现代信用担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这些担保方式很早就出现了。在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中,“保证”担保是从保证人制度衍化而来的。先秦时期的契约中,“中人”已较为常见,但此  相似文献   

16.
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按照"政府主导、央行推动、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建立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克山模式"。克山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通过健全组织保障机制、优化信用信息系统、创新信用成果应用等方式,提升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意识,满足了农村信用主体的资金需求,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阐述克山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剖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河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通过对“农户+征信+信贷”信用经济模式的探讨,提出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农村经济主体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不仅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农村信贷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是将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需求引向正规金融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本文以南平市所辖县域为例,总结当地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探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信用农户评价标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剖析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东因子农牧民信用协会信用等级评定模式。把分散的个体信用整合成为自律组织的整体信用,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改变了以往农民信用评定由信用社一家独搞,农民被动参与的做法,形成了多方参与,农民主动要求信用评级的良好局面。这无疑对探索中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种创新和完善,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