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行业反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研究表明,就总体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的反应是积极的;就每一个具体的配股事件而言,配股的股价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不大,而较多地受到市场大势、公司流通规模和配股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二元股权结构下的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引言 在国内,配股融资一直是一种争议较大的再融资方式,其所引发的代理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得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4.
管征 《金融纵横》2004,(9):15-17,14
一、引言 配股是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分为承销配股和非承销配股,目前除了美国上市公司基本上不采用配股进行股权再融资外,欧洲、加拿大及亚洲的大部分国家,上市公司依然以配股作为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配股融资对市场的实际影响程度有多大,以及内在的影响机制与途径是什么?在更加严格的标准筛选样本、信息泄露时间点的准确估计和多窗口CAR的计算基准统一的基础上,再结合配股融资的关键进程,本文研究发现:配股融资公告后,股票价格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并不完全为负价格效应,而且各条途径影响股价的机制也随时间长度变化,但配股价格的折让率一直是配股影响股价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卫华 《金融论坛》2004,9(4):57-61
企业融资理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宗旨,这也是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的立论根据.而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本结构导致真正的股东对公司失去控制.本文通过对国家股、法人股和中小股股东目标的分析发现,其股东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与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相悖.股权融资偏好是内部控制人自身成本收益分析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通过股权改革形成真正的产权主体,激活资本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经理人优胜劣汰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转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当公司价值最大化成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共同目标时,企业的融资行为必然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融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者价格的巨大差异,加上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地位,导致上市公司热衷于增发和配股等再融资方式。本文认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其融资方式的选择会产生很大影响,从非流通股东和经营者角度考虑,股权融资是必然选择。如果股权结构不进行调整,所有股东不能做到同股同价,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的状况将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8.
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直方图法和概率密度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每个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ROE分布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了新配股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并揭示了盈余管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困扰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过度的盈余管理,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配股动机出发,采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分析配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配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政策诱导型的.因此,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治理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配股融资历来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为达到中国证监会的ROE标准,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利润调整,从而产生了配股盈余管理现象。配股盈余管理主要是上市公司在配股融资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政府有关的配股融资标准,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进行调节盈余的行为。它是在中国特有的融资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在短期内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但长期上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不稳定,从整个资本市场来看,融资盈余管理带来的是有限的资金资源没有合理的利用,甚至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