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金融创新是中资银行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2002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中间业务收入作为银行创新能力的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了战略引资这种以开放促改革的模式对中资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中资银行的创新能力。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战略引资影响中资银行创新能力的渠道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外资银行金融创新与中资银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上,银行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技术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介绍外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技术创新的策略,这将会有助于中资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上,银行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技术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介绍在华外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技术创新的策略,这将会有助于中资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在全球同业的排名大幅攀升,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名列前茅,但在体制机制和经营效率等软实力方面,中资银行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结构与盈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理论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我国中外资商业银行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境内外资商业银行三个群组来对2002年度中间业务运营现状进行分析。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排名为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排名为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速度上外资银行也快于中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共性是三种盈利性低的中间业务(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和代理类)占绝大部分,但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在于支付结算类和银行卡类的盈利优势。其他中间业务中国有商业银行交易类盈利能力较高,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基金托管类盈利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6.
汪洋  张健 《中国外汇》2007,(6):37-39
目前,外资银行已开始对境内居民经营人民币业务,这无疑对中资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是一种鞭策。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影响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有限,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较大。从国际银行发展历史来看,非利息收入同银行的优秀程度和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发展水平越高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过去的十年间,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时间的短促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的整体盈利贡献度还十分有限。目前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在业务品种、服务手段、人才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类型.中间业务的竞争,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重点之一.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地位;为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产品研发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山章  吴俊漪 《海南金融》2010,(6):65-68,86
本文首先分析对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给中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通过对当前我国银行业所处经营环境的分析,国内利差空间不断收窄、金融脱媒日益加速,种种因素使中资商业银行意识到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产生的贡献才是中资商业银行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间业务发展受到业界高度重视且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产品档次应有待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与国际先进银行仍相距甚远等,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并从经营理念上提出了要正确看待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利润为导向合理定价,提升中间业务产品档次以及加强控制和防范风险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后,面对经济一体化、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资本监管强化、互联网金融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挑战,加速推动盈利结构调整、构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经营转型的战略重心之一。以汇丰、桑坦德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先银行的盈利结构变化路径与规律,可为国内商业银行盈利结构调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罗迦 《金融会计》2011,(11):72-75
为了实现业务结构的均衡化和盈利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促进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经营上逐步追求向国际银行业主流模式转型,即由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为支柱业务的发展模式。为此,各商业银行均迅猛发展其中间业务,新的中间业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新生力量的伊斯兰金融,不仅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色,而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其商业原则与中资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有契合点,其核心分布区域也与中资银行境外目标市场有较高重合度,从而为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业务蓝海。中资银行拓展伊斯兰银行业务可考虑以下策略:及早建立伊斯兰教义委员会;首先从国内的适宜区域展开伊斯兰银行业务的尝试;结合不同市场的政策要求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在伊斯兰世界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应特别强调员工本地化;适当弱化"盈利"的口号,而更多强调"客户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有义 《新金融》2001,(11):28-29
收支相抵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要求实现盈利。实现中间业务盈利是商业银行不断开发中间业务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的根本动因。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中间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被当作提升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以拓展存贷业务特别是吸收存款的主要手段,而非基本业务品种,导致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长期不收费或低收费。这既不符合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的原则,也违背了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业务支柱之一的本质要求,进而造成中间业务发展滞后,对商业银行收入贡献较小的现状。从国际发展趋势看,中间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甚至已经超过其他业务收入,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主要获利来源的地位已基本确立。因此,合理确定中间业务产品价格,复归中间业务的业务本质,实现合理有偿服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改善业务结构、优化收入构成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加快了在广东市场的布局,机构数和资产规模逐年增长.外资银行在广东的大力发展对广东本地的中资银行在中间业务、客户以及人才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挑战和竞争.中资银行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中资银行急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动因 中资银行急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监管部门大力提倡的。2003年8月25日,银监会主席“在华外资银行负责人会”上说:“将鼓励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或股权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2004年9月8日,“2004年国际投资论坛”上,刘明康称:“银监会欢迎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按照自愿与商业原则,与中资银行开展各种股权形式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资银行海外拓展及市场准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新  马素红 《金融论坛》2005,10(1):34-39
全面理解各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监管法规是中资银行构建海外网络、拓展境外业务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分析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以WTO框架下与各国银行业开放相关的服务贸易谈判为背景,着重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申请设立和开业登记遇到的准入限制、业务监管限制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资银行如何应对东道国的监管限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的金融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主要的14家中资银行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税前利润率、非利息收入率和共摊费用率正相关,对净利息收入率的影响较弱。提高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中资银行应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降低经营成本;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约束机制;正确对待与外资银行的股权合作关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中间业务将是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本文着重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邹新  马素红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1):34-39,63
全面理解各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监管法规是中资银行构建海外网络、拓展境外业务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分析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以WTO框架下与各国银行业开放相关的服务贸易谈判为背景,着重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申请设立和开业登记遇到的准入限制、业务监管限制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资银行如何应对东道国的监管限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无论在规模、份额还是产品、服务方面都与国际先进银行差距很大。近年来随着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利差空间的缩小,发展中间业务、拓宽盈利渠道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国内各家银行也越来越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婧 《浙江金融》2006,(6):46-48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其中安全是前提,流动是条件.盈利则是目的。追求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资产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利率水平走低,资本利差的下降,使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不断减少.这样中间业务的开展及由此带来的收入已被商业银行倍加关注。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适时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于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创新完善银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