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研究——居民消费、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而股票市场的参与面仍然有限。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中央银行作用于居民消费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多,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2.
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消费乏力、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本文从消费储蓄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居民行为的选择如何使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弱化货币政策效应,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消费乏力、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本文从消费储蓄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居民行为的选择如何使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弱化货币政策效应,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并对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力军 《上海金融》2006,(11):31-33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1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1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反方向变动,间接证明了钉住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性质;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或消费贷款)受到跨期最优的约束,我们不能忽视前瞻性变量对居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以政策利率来表明货币政策立场、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环境,最终影响GDP、就业率及货币稳定。货币环境和利率的波动会改变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及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从而改变总需求和通胀水平。本文将探讨利率的变动如何影响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行为,从而改变总需求和一般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甘肃省1990-2004年期间居民人均收入、人均消费和人均储蓄进行定量分析得知,现阶段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受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大,而受利率的影响较弱,从而推论出对居民收入水平影响较大的货币总量控制效果相对较为显著,而主要调节居民金融资产收益和成本的利率杠杆效应相对较弱,并提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提升货币政策效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微观机制传导中,居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消费、储蓄资产的选择行为决定着货币政策能否在个人消费屡次顺利传导,没有重视消费传导的环节是导致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效力的下降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了货币政策消费传导的理论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货币政策消费传导不畅的实际情况,并从央行作用于消费的政策工具、消费风险增大等角度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居民消费的跨期选择行为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对居民跨期消费选择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广泛运用于跨期优化选择问题研究的拉姆齐模型进行基于消费选择的推导,并根据结论提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近年来已达35%左右。而美国是70%左右,日本是60%左右;就连印度亦超过50%,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没有消费,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就业的增加;从而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但是居民储蓄却连年递增。而储蓄过多并非是一件好事,储蓄过多是生产过剩的表现。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增加居民消费;即改变目前的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当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保障不健全,居民收入和民族特性。所以,改变居民消费行为就要在社会保障,收入和民族特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大,为此研究9亿农村居民的储蓄特点,探讨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和未来走势,提出进一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平 《金融研究》1993,(8):23-27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储蓄已成为90年代我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由此个人储蓄行为构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储蓄行为实际上包括两方面,一是总量问题,即个人储蓄率,二是对储蓄结构的安排,即个人金融资产结构,这种结构安排一方面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货币政策。一、个人收入与储蓄总量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部分,就形成储蓄。储蓄分为实物储蓄和金融性储蓄,中国经济改革14年来,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预期能影响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最终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本文基于对山东省17城市的1140户居民、121家企业的随机问卷调查.探讨了影响居民、企业通货膨胀预期的原因,并对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合理引导社会公众预期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预期能影响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进而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最终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本文基于对山东省17城市的1140户居民、121家企业的随机问卷调查,探讨了影响居民、企业通货膨胀预期的原因,并对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合理引导社会公众预期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核心在于居民消费不振,而居民消费不足的短板在于农村居民消费严重滞后。与西方消费者以及中国城镇消费者不同,中国农户消费模式表现出短视、阶段性特点,储蓄动机强而消费动机弱。农村群体性消费习惯初步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并在体制变迁引致的农户收支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缺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合成了农户居民"跨时消费、代际传递"消费模式。实证的结论进一步表明,农户收入、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约束几乎解释了农户居民消费函数的全部。  相似文献   

15.
养老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消费: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和储蓄率不断增加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居民储蓄很大程度上受将来养老金发放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成本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可以降低这些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国外学者关于老年消费的研究以及养老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研究由来已久,并随着消费函数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而不断深入。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养老社会保障现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对消费的影响效应是否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消费函数理论框架内考查我国是否也存在退休消费困境以及养老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个人所得税与消费税为例,实证分析了税收凸显性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由于税收凸显性较高,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具体而言,人均个人所得税税负每提高1元,将会导致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减少约0.06%;而消费税作为间接税,由于税收凸显性较低,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从税收凸显性的视角解释了税收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为政府在税制改革中通过利用税收凸显性来调节居民的消费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税收制度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税收影响居民消费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效应、消费挤入或挤出效应、消费预期效应和消费环境效应这四个方面。因此,扩大我国居民消费应以税收制度创新作为重要的动力机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同时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结构;重视发挥税收政策促进就业的功能;加大发挥所得税和财产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功能,并促进消费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王剑 《海南金融》2010,(12):12-15
依据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山东省淄博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前期储蓄是影响居民本期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水平与居民储蓄正相关,物价水平与居民储蓄相关性程度较小。因此,应从均衡发展、调整利率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几方面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此外,应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民储蓄额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从储蓄规模的构成看,其中高收入层的储蓄数额要远远高于低收入层的。针对这种情况,经济理论界的人士有的认为应通过启动高收层的消费来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的认为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来缩小各收入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那么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规模到底多大为宜,一个国家又如何来启动投资、消费需求呢?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储蓄规模、储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先普 《海南金融》2009,(4):9-13,39
基于封闭经济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将内生劳动力供给引入Sidrauski模型,从货币供应量层面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大于(小于)1,那么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促进(抑制)居民就业。考虑到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增加居民就业,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呈下降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