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8月14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在美丽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举行。虽是炎夏季节,海拉尔却平添了灿烂的秋色,蓝天白云相映,清风阵阵。将会议安排于此,不难看出主办方——中国光大银行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盈利增速减缓,资产质量下滑,甚至有部分资产受损。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深化改革,增强了应对危机的能力。总体上看,中国银行资产质量仍然较好,流动性充裕,处在比较稳健、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瞬间感觉到金融原来距离自己如此之近.  相似文献   

4.
2007年爆发的华尔街"次贷危机"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宏微观和制度必然性。宏观层面的原因是,金融和贸易全球化引导大量的盈余资本持续注入美国,使美国产生战后最大的资产泡沫。制度层面上,美国放松金融监管,催生了很多跨区域提供高风险金融业务的垄断性金融集团,导致高风险资产绕过监管泛滥到金融体系之中。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大型银行实施激进的多元化和集团化的背后,本质上却是高杠杆化的跨界经营。而风险管理实践未能有效遏制业绩至上者的过度贪婪和赌博倾向则是危机扩散和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本文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未来,金融监管将日趋国际化,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而统一监管将成为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走综合监管、统一监管之路,以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要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型金融危机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竞  张静 《新金融》2009,(7):21-24
本文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其不同于以往的新原因、新特点及其向国内经济传导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长期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的若干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在发达国家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进入调整期的同时,中国商业银行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强化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是摆在中国商业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竞争环境和中国商业银行竞争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典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中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采取的若干竞争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业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近期似乎已经消停下来,但伴随此次危机产生的很多对于现行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运营模式所存在缺陷的思考却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9.
王敏  江卉 《财务与金融》2012,6(6):10-14
基于现金持有量和财务杠杆的视角,研究财务弹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金融危机下财务弹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财务弹性与企业投资成正相关;企业投资对现金弹性的依赖较小,对负债融资弹性依赖较大;与正常经营时期相比,危机时期下财务弹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论中小商业银行在后金融危机下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按照自己的战略发展,相信在短期内能够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健康发展,实现优化资产结构和盈利上升的良好局面.长期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实力会大大提高,同时在专业经济领域的作用也会加强,对我国金融体系起到很好的补充、完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已向实体经济渗透,也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业务,使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角-商业银行面临新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创新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构建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与社会体系的变革,试图以宽广的视野来讨论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处的环境。本文认为,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经济社会体系可能会发生五大变革,这些变革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金融市场震荡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后,美国等国家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震荡,历史罕见。金融市场震荡是疫情影响投资者信心,金融市场本身的风险需要释放,以及经济基本面悲观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来看,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疫情应对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市场震荡是否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国外金融市场震荡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传导需要审慎理性处理。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区银行的最新发展和危机中的财务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章伟 《新金融》2009,(8):30-34
本文介绍了美国社区银行最新发展,对金融危机时期社区银行相对于大银行更加良好的财务表现作了说明和分析,结论是政府信用和稳健保守的经营理念并不过时,仍然是银行安全性的重要支撑.无论是社区银行还是大银行,均要时刻关注金融衍生品"双刃剑"属性对处理"三性原则"的重要性.此外,银行规模大小存在各自的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夏普市场模型对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21日的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两极分化和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高居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额外资本要求、限制高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务和妥善处理"大而不倒"问题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品、美元本位制与全球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传递,其根本原因则是以美元本位体制和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制度安排,或者说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结果.因此,当前需要约束美元霸权行为,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完善IMF的治理结构和SDR的机制,使IMF最终充当世界中央银行,SDR成为统一的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17.
选择有效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和不良资产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在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关键问题,政策选择不仅影响处理危机的财政成本,也会影响金融机构未来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分析政府处置有问题银行的各种政策选择的模型,通过考察各种政策的事后道德风险和事后财政成本,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美国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实施重点的转变,说明了为什么股权注资比收购不良资产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危机后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各国商业银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不能独善其身,或多或少受到冲击或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欧美大型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管理模式、产品创新等方面都是中国商业银行的标杆,但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投资银行为首的欧美金融机构遭到重创,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的盈利模式日益与审慎经营的原则相背,放松了风险管理条件,过分依赖投机业务收入。在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量自身的经营战略,在充分汲取国外商业银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确定未来的战略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a model of sovereign debt in which,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wisdom, government defaults are costly because they destroy the balance sheets of domestic banks. In our model, bett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llow banks to be more leveraged, thereby making them more vulnerable to sovereign defaults. Our predictions: government defaults should lead to declines in private credit, and these declines should be larger in countries wher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more developed and banks hold more government bonds. In these same countries, government defaults should be less likely. Using a large panel of countries, we find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ese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