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对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适应了税法改革的需要,更加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对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新企业所得税的变化,探讨了企业所得税调整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对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适应了税法改革的需要,更加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对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新企业所得税的变化,探讨了企业所得税调整对外资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实行两套不同的企业所得税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扩大,这种做法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要求.根据公平内外资企业税负的要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这既符合WTO原则的要求,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要求相一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分析两税合并后我国涉外税收优惠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张立峰 《中国外资》2009,(18):146-147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实行两套不同的企业所得税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扩大,这种做法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要求。根据公平内外资企业税负的要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这既符合WTO原则的要求,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要求相一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分析两税合并后我国涉外税收优惠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WTO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非歧视、公平贸易等原则对我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造成冲击,从而促进经济、法律等社会各方面进行调整。有鉴于此,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的纳税规定有了相当程度的调整,如贯彻国民待遇原则,消除身份差别立法;规范涉外税收优惠法律和政策,提高透明度等,以适应WTO原则和国际惯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税负公平、公开是最基本的财政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只有很好地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为各类不同的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却存在着对不同企业的歧视性税负结构,从而引发许多问题。一涉外税收优惠严重冲击民族经济。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设两种税制,在税法上给予外资企业种种税收优惠政策,使内、外资企业税收负担有很大的差异。199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外资企业按所得额30%征税…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实践中,税收公平的受益和量能两大原则逐渐出现分野。量能原则虽然对税法的制度设计和解释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该原则也难以与现实保持一致。笔者以理论分析和历史经验总结的方式探究了政治现实对量能原则的遵循和违背中隐藏的规律和动机,提出西方国家税制公平性实践体现了一种补偿理念,且它是对公平和效率的策略性调和。依据这样的历史逻辑,新冠肺炎疫情或将推动新一轮税制公平性改革。补偿理念也可用于解释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但与西方的被动式补偿不同,我国通过主动地、有计划地战略部署,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化解、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共同富裕之中。此外,笔者还对国际国内的税制公平性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盈余管理的应对及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泽 《财政监督》2008,(2):57-58
出于节约现金流量支出、保持绩优股形象、减少政治关注等目的,企业有明显的税收盈余管理动机.而我国现行的“双轨制”税法体系和繁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则为其提供了弹性空间。企业利用资本弱化手段、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关联方转让定价等方式进行税收盈余管理,既影响了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公正评价.更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导致了国家税收的流失。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制定了针对性条款,无疑将规制企业税收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盈余质量。但由于过渡期等原因.新《企业所得税法》仍留有相当的税收盈余管理空间。  相似文献   

9.
境外投资者购买和转让中国境内公司股权的交易正日渐频繁,随之而来的中国税收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下文简称《外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在中国境外转让中国股权的收入是否征税没有明确规定,国家税务总局目前对《外税法》有关条款的解释也值得商榷。从税收法定主义和税法解释原则分析,《外税法》第19条中的“其他所得”并未包括非居民股权转让所得,因此,中国政府有必要通过修改法律明确此项纳税义务。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16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取代1991年4月9日公布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鉴于新法在纳税人、税率、扣除、税收优惠等方面与现行税法有诸多不同.现将企业所得税法新旧法条要点解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税制要素及征纳方法等具体方面做出了调整。本文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收优惠政策、纳税调整、纳税方式的变化入手,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对企业及经济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管辖取向,探究其与国际税收协定的冲突和协调,并就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管辖权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两法合并”后的若干涉外税收优惠过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相继颁布,清理现行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新、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过渡和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执行的视角,通过对优惠政策过渡的范围及其原则的界定,就"两法合并"后若干具体涉外税收优惠的过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企业所得税法:八大制度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了法律的统一和税收法定原则,更在实质上实现了制度创新和完善。本文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人、税率、应税所得、税收抵免、税收优惠、反避税、税收征管和信赖利益保护等八个方面的制度创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制度介绍,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年初以来,尽管与《企业所得税法》配套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填补了很多政策执行和征管衔接上的空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部分政策规定和征管衔接缺位的情况。本文从执行层面就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的优惠政策叠加享受、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以及境外所得弥补境内亏损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所得税制改革:进程回顾与配套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志勇 《涉外税务》2007,227(5):1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通过,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统一,即“两法合并”。“两法合并”的历程是新时期公共决策透明度提高的一个典型案例,表明新一轮税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文总结了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并探讨了其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重点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顺利实施所需解决的难题及应采取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参照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对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明确企业各项所得的来源地标准、境外经济组织的税收身份、境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抵免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所得税法》"特别纳税调整"亮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特别纳税调整"一章规定了一些新的反避税条款。本文对其中的一些"亮点",如反避税一般性规定、提供关联交易相关资料、受控外国企业、限制资本弱化、纳税调整加收利息等进行了解读,有助于征纳双方更好地掌握税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新企业所得税法顺利实施,需要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实施条例,需要做好新旧税法的衔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在实施条例出台之前,本文对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涉及的若干税收征管问题,如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反避税管理、总分机构汇总计算纳税、母子公司合并纳税以及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分别以专门的条款确立了中国企业境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框架。本文通过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原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下的企业境外所得税抵免规定对比,概括了境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主要特征,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现行境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