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贷款证管理制度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一项新的监管制度,它的实施对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规范借贷行为,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为中央银行宏观决策提供参考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各金融机构对实施贷款证制度持欢迎态度,并基本能执行该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贷款证》是人民银行对需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或已与金融机构有借还款关系的企业颁发的、用来登记企业财务状况、记录企业在金融机构借还款情况的记录簿。是企业据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所必备的资格证书。目前,贷款证制度基本上已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实施。此项制度的实施对维护信贷资产安全,促进企业加强贷款资金管理起到了较好效果,得到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普遍欢迎。但由于此项制度是一项新业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企业对《贷款证》的使用上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如不按规定登录贷款发生情况、不按期办理年审手续、出借、遗失等。那么,企业如…  相似文献   

3.
实施贷款证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对保障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营,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贷款证制度的实施,规范了银行和企业的信贷业务操作。过去,各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客户,违规放贷现象十分严重,加上金融机构之间门户之见,使各金融机构无法全面了解贷款企业的信贷情况,这样导致部分企业乘机多头套贷、骗贷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贷款证制度的实施,通过贷款证这一信息载体,使每一企业的信贷情况一目了然,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信贷…  相似文献   

4.
一、贷款证制度的建立。贷款证制度的实施,必须建立在由人民银行领导下,各专业金融机构、信用社紧密协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发挥整体效益。1、贷款证应由人民银行牵头在各专业金融机构和信用社统一推行实施。2、贷款证应由人民银行统一设置一式两份样本,各专业金融机构自行印制使用。3、贷款证的内容应包括:贷款证的编号、贷户的姓名、帐号、住地、经营地址、基本情况、信用、担保、抵押等全部情况。  相似文献   

5.
完善《贷款证》操作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许昌市分行李玉林贾利民《贷款证》制度1997年4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施。它对于便利金融机构贷前调查评估,促使企业履行贷款合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是在原有贷款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贷款卡为媒介,以城市为单位,应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联接各级金融机构,可对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登记咨询,并实现全国联网的实时查询系统.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推广实施近一年的情况看,这项制度在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起实施的《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制度》实施三年多时间,综合反映了金融业服务于"三农"的情况,为有关涉农贷款货币、财税优惠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统计数据的参考和支持。但是在该《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导致涉农贷款虚增,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贷款约束,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通过制定并执行制度和规定,约束行为人行为的全过程。近年来,几乎每家金融机构均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贷款约束制度;人民银行基层金融机构强烈呼吁减轻贷款约束,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  相似文献   

9.
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在执行《涉农贷款专项贷款统计制度》时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准确、归属出现错误,造成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国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支持作用。(一)涉农贷款中的"农村"区域定义过宽。根据《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补充规定,金融机构发放给注册地在县级城关镇的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均被归入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因此,各县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相似文献   

10.
王锋  王辉璐 《中国金融》2004,(22):33-33
200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迈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我们对辖内部分金融机构现阶段贷款利率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在执行贷款利率浮动政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财政部于2010年9月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但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在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时由于理解存在偏差,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国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建立的《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执行两年多来,比较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了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发放情况,作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该制度的有效执行具有深远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以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为契机,解决目前在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持续推动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贯彻落实,全面准确统计辖区绿色金融发展数据,本文结合近期通过现场核实、抽样检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的辖区部分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研究分析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一、吉林省绿色贷款专项统计执行情况(一)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建设情况机制体制建设方面,走访金融机构均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及总行经营战略导向,由总行下发绿色信贷相关制度,分行督导落实,建立差别化经济资本占用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兰青 《青海金融》2006,(10):55-55
金融机构的现金收支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指标。但在检查中发现,当前基层金融机构现金统计数据失真现象比较突出,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上存在偏差。近年来,人民银行加大了对金融机构执行现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金融机构相应加大  相似文献   

15.
匡国建 《中国金融》1996,(11):38-38
《贷款证》制度改革意义探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匡国建贷款证制度发动于深圳而推广于全国。只有深人了解贷款证制度的精髓,才能使贷款证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停留在日常应付的层面,而是对本地区的金融改革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贷款证制度体现了“用改革办法解...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及时掌握辖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实施情况,近期笔者就利率执行有关情况进行调研。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辖区内金融机构在执行新的浮动利率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受到一级法人管理体制和固有的信贷管理模式制约,  相似文献   

17.
张毅 《西安金融》2003,(11):33-33,35
一、存在的问题博州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银行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各家商业银行总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后,对基层行的授权过于集中,据调查,除小额质押贷款外,国有商业银行的县支行贷款审批权很小,相当一部分基层金融机构网点只吸存不贷款。(2)部分金融机构工作效率不高,对有些企业的贷款申请办理时间较长,有些贷款错过了使用的最好时机;商业银行对企业缺乏统一的评级标准,各行执行不一致,有时有些标准科学性不强,操作时效性较差。(3)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式以抵押…  相似文献   

18.
《甘肃金融》2001,(12):61-62
贷款终身制是为了加强信贷管理,保证金融机构资产的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是:一笔贷款坚持由谁发放、由谁收回,并终身负责到底的原则.这样把贷款的发放和使用与放贷人员的终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从源头上遏制了当今一些信贷人员不负责任,盲目放贷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贷资产的质量.但是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很多负面效应.下面,就从利与弊两个方面对贷款终身制的实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存在问题 一是贷款总量减少。截止2008年末,辖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下降12.9%,降幅较大。二是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反应程度不一。从当地各金融机构信贷增长数据来看:建行、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辖内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反应较快,而其他金融机构显得较为迟缓,不见效果。三是对工业的贷款支持明显减弱。从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结构来看,受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辖内工业贷款占比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人民银行先后扩大了金融机构货款利率浮动区间,取消了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从中长期看,为商业银行实施科学的贷款风险定价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但调查发现,目前这一政策对基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执行的影响不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