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投资方兴未艾,而其中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占跨国直接投资总量的80%左右。在我国,外资并购萌芽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从无到有,再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但是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仍以“落地投资”为主,跨国并购投资大约只占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5%左右。随着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和有关制度的逐渐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外资并购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迅猛发展,整个90年代跨国并购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2%,大大超过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15.1%的平均增长速度;90年代中后期,跨国并购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70%-90%左右;尽管21世纪初跨国并购投资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份额。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吸收外资离不开利用跨国并购这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以并购方式进行投资已经成为FDI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世界外投资报告》的统计数据1995-2005年期间,跨国并购案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平均份额超过  相似文献   

4.
马少波 《中国外汇》2006,(10):22-25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我国跨国并购额2000年为22,5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407.2亿美元的5.5%I2004年为67.6亿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606.3亿美元的11%。2005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资并购发展加速,外资并购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但是,有研究人员指出:在中国发生的外资并购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境内居民最终控制的“返程投资”,即由国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出境外再返回境内投资形成的外资企业。2004年6月,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我国返程投资规模被低估了,应该是我国对外发布FDI流入规模的26%3054%,平均规模为约40%。  相似文献   

5.
国际投资新特点与中国利用外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瑞 《上海金融》2002,(2):13-15
近几年来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但中国对跨国并购的开放程度、市场准入、审批程序以及政策法规都准备不足,因而直接影响利用外资的进程。本文结合中国的特点从引进投资的方式、领域、方向和法规等方面探讨在新形势下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并购已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要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骨干作用。本文概括了我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并购中我国企业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珂珂 《金卡工程》2010,14(2):204-204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大有席卷全球之势。跨国银行并购已代替已往的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成为跨国银行最主要的直接投资方式。相对于国外银行业在银行并购操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对于银行并购中法律问题的系统规范,我国银行业的成功并购个例很少,而且银行并购立法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跨国银行并购法律制度。面对激烈的跨国银行并购大战,对其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尽快完善我国的银行并购立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国际融资》2009,(9):64-66
清科集团报告发布:7月份中国市场VC/PE投资案例共21起,披露投资金额达2.87亿美元2在资本市场上,共有10家中国公司在海内外上市,共发生18起并购案例,披露金额的有11起,披露金额为39.62亿美元,平均单笔并购金额约为3.6亿美元。有4起跨国并购案例;有8起VC/PE支持的并购案例发生.  相似文献   

9.
聂名华 《新金融》2005,(4):56-57
跨国并购作为一种国际投资方式.是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总体上看.近年跨国并购浪潮主要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动因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并购已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要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骨干作用.本文概括了我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并对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并购中我国企业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市场》2003,(4):14-17
加入WTO后,跨国并购在中国快速发展,不断升温,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本刊上期刊登了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特约提供的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着重归纳了中外资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表现出的特点和趋势,本文从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外商投资管理等多个角度,为我国更好地利用跨国投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两种方式,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直接投资选择哪种进入方式,需综合考虑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的综合经济水平.本文从国际直接投资发挥在那不同阶段不同进入方式选择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得出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经历了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的转变,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进入方式为绿地投资.最后以美国、中国为例,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银行跨国并购是资本跨国流动即国际资产移动的一种方式,属于国际投资范畴.银行跨国并购绩效是银行跨国并购中的核心问题,是银行实施跨国并购的支柱所在和先决条件.对该问题的研究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银行业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军国际银行业,增强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影响力,这也是顺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14.
外资并购的热门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铭 《中国外资》2003,(3):44-46
<正> 跨国并购是目前跨国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从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中,有65-80%是采用并购方式进行的。而在我国,最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5%是采用跨国并购进入的,而且主要是以一些非典型的跨国并购为特点,比如通过合资或增资扩股或海外收购B股来并购。我国外资并购的比例之所以与世界水平相差如此之大,原因也许有许多,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症结在于我国外资并购的法律尚不规范以及政府的直接干预。 随着我国加入WTO,近一年多来相关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对外资并购的限制日渐放松,与此相对应,外资并购的案例也逐渐增多,投资金额也越来越大,外资并购正在逐渐形成热潮。  相似文献   

15.
公司换股合并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股合并,即以股票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换股进行并购交易的方式风行全球。1990年,现金交易在全球跨国并购中,占总金额的91%,但是到1999年这一比重就下降到64%。而发达国家以换股方式进行合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以并购方式进行投资已经成为FDI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世界外投资报告》的统计数据1995-2005年期间,跨国并购案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平均份额超过  相似文献   

17.
《国际融资》2006,74(12):61-63
投资状况及风险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状况 从20年前开始,德国就是跨国直接投资的净输出国.外国对德国直接投资在20世纪前半期规模相对较小,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2000年,受沃达丰并购曼内斯曼带动,外国对德国直接投资达到创记录的2101亿美元,占当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流量的15.3%.  相似文献   

18.
逐鹿跨国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看,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目前全球直接投资的主导形式已经转向跨国企业并购. 据统计,1999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额高达8440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投资7220亿美元,占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国际贸易、国际资本相并列的高端经济活动,作为企业扩展其自身规模的重要形式,其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通过跨国并购完成经济全球化的跨越。目前我国资本正处在经济扩张的时代,各个行业正在通过跨国并购收购海外资产,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身影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1995—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东道国中国的角度分析影响FDI进入中国方式不同的宏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的FDI存量、市场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内资金配套能力对FDI进入方式中的新建投资有显著影响,而对跨国并购没有影响。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对FDI进入方式中的新建投资没有影响,却对跨国并购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