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初,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中原崛起看郑州”。他要求建设大郑州,发挥郑州在中原崛起中的龙头作用,带动中原城市群和全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由于自然禀赋、历史基础、政策取向等种种差异,各经济区发展一直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过分扩大,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种种不利影响。河南省应该在加强宏观调控、科学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城市群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实施正确的政策措施.应充分利用中央政府对中原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做好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打造创新型制度环境,加大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着力构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基础设施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舒朝普 《中国外资》2009,(4S):45-45
<正>"我们不仅是‘中原城市群’的成员,更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加大郑许经济带建设,最终要实现许昌与郑州的空间对接、产业对接和功能对接,促进许昌崛起。"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许昌市副市长王登喜如是定位许昌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已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河南省将在中部崛起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今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开局之年,郑州市提出了"全面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规划。随着新一轮的都市区建设,保险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论述保险在现代产业体系、城乡统筹的城镇化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体系四个体系中的机遇,提出了保险如何为中原都市区的建设保驾护航,发挥其社会资源管理功能和社会生产管理功能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已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河南省将在中部崛起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今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开局之年,郑州市提出了全面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规划。随着新一轮的都市区建设,保险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论述保险在现代产业体系、城乡统筹的城镇化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体系四个体系中的机遇,提出了保险如何为中原都市区的建设保驾护航,发挥其社会资源管理功能和社会生产管理功能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完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是促进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一个核心要件.本文以中原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采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对中原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度量,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其金融支持政策的局面;进而从区域金融制度、区域金融组织结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来构建基于中原城市群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短短四个月之后又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两个规划一脉相承、紧密联系,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大举措,对于实现《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具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应先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有力支持,更离不开金融中心的建设.结合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通过对郑州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的考察,发现其基本具备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郑州建设中原经济区金融中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加快其建设,是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如何增强郑州都市区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使郑州都市区成为凝聚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在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郑州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可能性,然后采取SWOT分析方法,得出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针对如何发挥优势以及弥补不足进而消除威胁,本文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光大银行作为立足中原大地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在河南经济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在实现中原经济崛起中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在支持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实现自身良性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集群以其特有的优势为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仍未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文章从河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和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原经济区,打造我国中部地区的战略支撑平台,是推动我国中部省份整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中部地区的崛起是国家经济重心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国家经济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文化作用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引入文化要素,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原居九州之腹心,中天而立。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和资源大省,河南省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9月,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进入了全面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承载着历史沧桑的中原大地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与跨越。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快速融入、加速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挑战与跨越。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快速融入、加速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工商银行河南分行迅速行动起来,把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持续推进"实施提升工程、构建优秀分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经营发展新的跃升。在河南分行办公室的配合下,本刊记者与特约通讯员一同采访刘卫星行长,并赴郑州、许昌、洛阳、焦作等地市,实地感受工商银行河南分行以及部分二级分行在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在贯彻"实施提升工程、构建优秀分行"战略中的大思路、大举措和大作为……  相似文献   

15.
新动态     
《云南金融》2011,(9):10-10
国务院将出台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 2011年8月9日,河南省政府透露,国务院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于近期出台。至此.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将正式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将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  相似文献   

16.
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发展,是"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根据中原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应强力推进产业优先战略和集合城市战略这两大发展战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中原城市群的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7.
白虹 《理财》2012,(5):73-74
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已全面开始实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政府重要经济监督部门的审计机关,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创新中推进审计事业发展,在发展中提升审计工作影响力,更好地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服务促进保障作用?本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的规划,并将"重点推进",河南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要使中原经济区建设达到规划目标,从财政政策看,河南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立足中原经济区财政收支的特点,充分发挥公共投资、转移支付等多种措施的作用,以激发中原地区的发展活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金融资源在一定空间的集聚与辐射效应,区域金融中心和城市群形成了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研究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原城市群金融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探寻中原城市群发展新路径,确定中原城市群金融发展时序,实现中原城市群金融资源战略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政府应确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地方商业金融机构,创新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合作机制,改善中原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中原经济区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拉开序幕。《中原经济区规划》与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一起,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为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序运行、健康发展需要河南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培养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综合实力,打造中原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成为河南高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