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区别于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中性财政政策,其核心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反应函数计量技术,对我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从财政赤字到经常项目的Granger单向因果关系,财政赤字的增加长期内会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顺差并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并且随着我国宏观调控逐步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财政政策,政府应密切关注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经济政策面对两难境地:一方面经济增长迟缓,失业率居高不下,需要继续实行扩张性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另一方面,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不断扩大,需要尽快实施紧缩性政策,尤其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恢复市场信心。美国经济政策摆脱困境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松紧搭配,即在紧缩预算的同时,继续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二是首先采取紧缩性政策,恢复市场信心,然后再实施扩张性政策。在此之前,必须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出口,以实现再平衡。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调整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时而达到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高效增长的目标,财政政策通常有扩张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林峰  邓可斌 《金融研究》2018,456(6):1-21
政府债务是否影响“双重赤字”联动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囿于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间往往存在严重的内生性,已有经验研究并未得到与理论研究一致的结论。本文引入义务教育年限作为财政赤字的有效工具变量,采用包括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150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得到了与理论预期一致且稳健的政府债务作用证据:(1)“双重赤字”联动倾向随着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会趋于减弱,但不会消失;(2)“双重赤字”的政府债务作用主要体现在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稍弱但亦显著;(3)对于中国这样的低债务水平发展中经济体,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引致经常账户盈余的显著减少。而对于已经处于高债务水平的发达经济体,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调节经常账户失衡的策略要特别注意货币政策和贸易条件等因素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1995年开始,我国财政预算实行硬约束,财政赤字只能依赖发行国债来弥补。换言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来实现。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人大共批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1100亿、1500亿、1500亿、1500亿、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方面构成的完整的政策体系,一般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类。  相似文献   

8.
历史轮回政策组合:从趋同到分化12年前,世界相继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冲击,许多国家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组合向“松松搭配”快速趋同.随着世界经济恢复,政策组合开始分化,2015-2018年政策组合分歧扩大.当时特朗普政府和英国政府的政策组合是“松紧搭配”,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欧元区和日本政府的政策组合是“紧松组合”,即“紧缩性财政政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若干宏观经济假设模型出发,根据“商业银行再贴现依存度”的不同情况,对紧缩性与扩张性的再贴现政策进行分析,得出了“商业银行再贴现依存度”对紧缩性政策有重要影响,对扩张性政策没有实质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政赤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叫扩张的财政政策) ,以刺激消费需求。财政政策 ,是指通过政府部门的岁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意向与活动。其作用对象仅为宏观经济 ,而不涉及微观经济。它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就是增加财政支出 ,从而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 ,并增加国民收入 ,以扩大消费需求。简单地说 ,就是扩大财政赤字 ,以增加社会就业 ,进而扩大社会需求。对此 ,我们曾经严厉批判过。现在看来 ,在经济疲软、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适当的财政赤字(通常以通胀率6 %为警戒线) ,的确是有益无害的。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飞速发展,1985年支出总额为200425亿元,1995年为682372亿元,10年间增长了2倍多,到1998年财政支出已达10703亿元,出现960亿元的财政赤字。1999年我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预计赤...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结合政府的财政政策,分析二者的匹配度,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有所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有所下滑,提供的财政政策为积极型,虽然依旧是通过减少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但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和往年存在一些差异,结构性减税成为当前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王力 《时代金融》2015,(5):8+16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结合政府的财政政策,分析二者的匹配度,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有所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有所下滑,提供的财政政策为积极型,虽然依旧是通过减少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但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和往年存在一些差异,结构性减税成为当前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问题饱受争议。根据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财政支出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国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使得人民币贬值。为了验证财政支出与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本文用协整分析法实证考察我国财政支出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2000-2014年房地产市场月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进行H-P滤波以区分扩张性与紧缩性政策区间,利用VAR模型探讨货币因素对房价影响的非对称性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土地价格、资金价格、股票市场以及原材料价格对房价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房价的拉动作用远大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价的抑制作用;货币供应量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房价的调控作用强于利率代表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宏观经济、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以及其他投资渠道收益增加都将推动房价上涨,而增加供给将有效抑制房价。  相似文献   

16.
谢光华  张雅婷 《浙江金融》2007,(8):15-15,14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促使我国自2003年以来连续3年超过9%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在宏观层面上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财政赤字迅速增加,财政赤字从1986年的82.9亿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2280亿元;(2)货币供给量增长持续上升,我国广义货币的增长始终在GDP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m2对GDP的比率已达到180%。本文研究我国财政赤字增加与货币供给增加的关系以及长期以来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对我国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旨在说明赤字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也面临财政赤字货币化,货币量超额供给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7.
尽管财政赤字目前仍是评价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但是经济学家对于财政赤字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从短期来看,由于定义上的不确定性导致财政赤字本身具有一定的任意性;从长期来看,财政赤字在衡量政策的长期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致力于代际平衡与财政政策可持续发展的代际核算更适宜于评价一国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8.
国债理论最先起源于欧洲资本主义,随着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国债可以作为良好的财政工具,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共财政能够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来说,经济市场没有完善的机制,导致市场不具备稳定性,政府职能逐渐扩大目,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导致财政赤字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债能够有效的缓解此种现象,只有积极的对国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我国积极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  相似文献   

20.
一、货币政策的实践 当前,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笔者以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就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为促进币值稳定、经济良性周转而交替使用的"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具体目标就是追求低通胀下的高经济增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失业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1929-1933年的大危机,强有力地震撼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困境,罗斯福推行新政,采取凯恩斯主义,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挽救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