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海金融》2006,(5):33-36
作为扶贫资金投入三大块之一的扶贫贷款,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善了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基本生存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但在扶贫贷款管理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海北州“十五”期间扶贫贷款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有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业银行于1998年5月1日如期接办了农业发展银行划转的扶贫、开发、人行专项贷款业务,并报请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同意后,对此项专项贷款业务实行“四专”(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用帐户、专项核算)管理。...  相似文献   

3.
丁邦明 《西安金融》2006,(10):34-35
管好用好小额扶贫到户贷款是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提出目前农业银行发放和管理小额扶贫到户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采取措施做好信贷扶贫工作,支持好“三农”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要加强扶贫、开发贷款管理黄青林郑先富李刚随着二级分行和支行两级分支行机构的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在河南省的业务营运从1997年开始将由农行代理转入全面自营。由于农发行的机构只设到县级,而扶贫、开发贷款的使用范围和管理重点则是以县以下为主,这样,农发行业务...  相似文献   

5.
毛洪 《金融博览》2007,(1):48-49
小额扶贫贷款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开办的特定贷款品种.它的开发,推广和运用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脱贫,越温,奔小康发挥着“催化剂”“及时雨”的积极作用.但是.小额扶贫贷款存在的政策风险和清收成本加剧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农行的业务经营.羁绊着农行改革发展的步伐.农行小额抉贫贷款清收机制的创新和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限制性”小额质押3月初,银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邮政储蓄机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管理的意见》,允许邮政储蓄机构逐步开展仅限于“定期存单质押”的小额质押贷款试点业务。按照银监会规定,此次被解禁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仅限于人民币贷款发放,借款人必须以该省省内邮政储  相似文献   

7.
在经国务院批准对专项业务"两呆"贷款的人民银行再贷款实行"零利率政策"后,从2003年起,全国农行常专业务合并,取消专项贷款"四专"管理。在专项业务划转之初,对专项贷款实行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用帐户、专项核算的"四专"管理,为推进专项贷款商业化管理,规范专项贷款的运作程序,提高专项业务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常专业务合并、取消专项贷款"四专"管理后,全行如何强化原专项贷款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专项贷款的经营层次和经营效益,是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一、原专项贷款的基本情况与特点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转换人民  相似文献   

8.
一、系统概述1.背景分析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十五大精神”颁布实施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实行办法》,各大商业银行因此陆续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优惠政策,加速开拓住房金融市场。现在,个人住房贷款已经成为千万百姓人家圆住房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要买房,找建行”更是北京市民皆知的住房信贷广告。但是,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个贷)在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深受百姓青睐的同时,又因其业务复杂性的特点形成了个贷推广难的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个贷业务风险较大。由于个贷业务是现代商业银…  相似文献   

9.
农行田林县支行坚持扶贫贷款的商业化管理和“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严格把好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两个关键环节,有效保证了扶贫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效。2000年底,全行专项贷款达17171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3.32%,其中正常贷款 12094万元,占比为70.46%,不良贷款5073万元,占比为29.54%,是全区农行系统专项贷款不良占比最低的县支行。1998年以来,我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亿元,除通过县扶贫总社发放的78万元小额信贷形成不良贷款外,其余正是正常贷款,不良占比仅为0.6%,我行专项贷款收息正常,专项贷款表内利息收回率达96.76%,综合利息收回率达78.97%。  相似文献   

10.
扶贫贴息贷款是国家确定的支持“三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优惠贷款,也是各地政府、乡镇龙头企业和农户眼中的“香饽饽”,但在一些地方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香饽饽”变了味。为此,我们对佳木斯市5个国家级贫困县2004年、2005年扶贫贴息贷款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扶贫贴息贷款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贫困地区农民早日脱贫,更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