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常作为中间目标的选项。中国“于1996年起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夏斌 廖强,2001)。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无效性  由于中国近年来呈现出经济增长率、价格总水平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不一致的现象,人们开始关注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宜充当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一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论据是: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夏斌、廖强认为(2001),“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应量目前应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货币供应量仍具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 ,应继续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西方国家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5 0多年来 ,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及中介目标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 :2 0世纪 5 0~ 6 0年代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强调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一般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 ;2 0世纪 70~80年代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以稳定通货为主 ,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进入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某些西方国家实行以反通胀为惟一目标的货币政策 ,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作为…  相似文献   

4.
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金融创新浪潮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活动中,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的不同的,使前者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品质在下降,我国宜在继续选择货币作为中介目标的同时,应逐步强化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最终实现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利率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中,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国的经济金融现实,对国际上常用的中介目标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贷款量、汇率及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是一个现实选择。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应稳步推进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然而无论是从相关性、可控性还是可测性上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央行中介目标客观上已经不合时宜。在利率和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解决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放弃任何中介目标,采取通货膨胀率目标制。  相似文献   

10.
货币供应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体经济,在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之间,是采用货币供应量、利率还是其他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要视具体环境而定货币供应量管理的国际实践货币供应量管理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使货币供应量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货币需要,最大限度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与金融稳定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货币界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修正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货币的理论定义和经验定义出发,简要介绍了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及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了导致货币供应量目标失效的几种可能原因,指出金融创新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当前一些国家纷纷转向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只要解决了货币的界定以及修正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方法之后,货币供应量仍会继续成为货币中介目标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的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很难适应作为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的手段。国外利率规则的实行已经近30年,而我国仍然实行货币供应量调控方式,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引导。因此,应该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尽早采用合适的利率规则,降低经济的波动性,实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武志 《新金融》2008,(7):34-38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流通速度等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挑战,而实践操作中其固有缺陷也暴露得日益明显,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该进行以下抉择: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同时注意双重功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使用的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基础上,将社会融资规模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变量体系,在理论界与实务界是一个有争议的研究课题。研究基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技术方法,实证检验并评估比较了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市场利率等中介目标变量对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脉冲响应以及对物价水平与经济产出的影响。结论显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与经济变量的相关性都比较好;但是社会融资规模对操作工具的脉冲响应更加稳定,冲击效果更大;市场利率对最终目标的影响更加显著。而且在经济异质型地区,各中介目标变量体现出了差异化的传导效果。为了达到精确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应相互协调并与其他宏观政策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异方差时变参数模型(SV-TVP-VAR)对2002年6月至2016年8月间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包括:首先,这两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我国工业增加值等实体经济因素的关联性均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其次,受其自身冲击的影响,短期利率的波幅较大,但利率期限结构正在逐步完善,短期利率对中期利率以及中期利率对长期利率的影响程度随时间增强;再次,就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的影响关系来看,利率对货币供应量比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体系由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传导机制和最终目标构成,其中,中介目标是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的桥梁,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通常来讲,可作为中介目标的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或利率,现在主要经济体都实行的是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金融技术发展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电子金融技术的发展,金融领域变革与创新的加速,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越来越不适宜,中央银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弱。本文通过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本身的变化的分析,得出:中央银行可以将利率定为货 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重点,通过调节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常嵘 《济南金融》2009,(11):21-24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个关键变量是利率。一般来讲,利率与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为反相关关系,但这一关系在我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考量。鉴于我国处在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时期,管制利率与正在培养中的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并存,应该通过Shibor作为中间变量来分析央行调控管制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个关键变量是利率.一般来讲,利率与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为反相关关系,但这一关系在我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考量.鉴于我国处在利率市场化的过渡时期,管制利率与正在培养中的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并存,应该通过Shibor作为中间变量来分析央行调控管制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1994年开始按季度向社会发布货币供应量,1995年尝试把货币供应量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1996年正式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一个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政策实施中运用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分析货币需求并建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单整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等计量方法构建了中国1994—2004年的长期静态与短期动态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