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从“大而不倒”转向到“关联度太广而不能倒”。基于关联度视角研究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危机爆发后研究系统性风险的主流方向。本文详细梳理了金融危机前后有关“关联度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相关性的文献,总结关联度视角下测度系统性风险的挑战,并为未来的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夏普市场模型对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21日的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两极分化和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高居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额外资本要求、限制高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务和妥善处理"大而不倒"问题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金融危机后全球关于金融监管理论的代表性变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逆周期监管理论的提出、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对"大而不倒"机构的处置和应对、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深化。本文旨在梳理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理论的变革,力图提炼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金融危机后全球关于金融监管理论的代表性变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逆周期监管理论的提出、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对"大而不倒"机构的处置和应对、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深化。本文旨在梳理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理论的变革,力图提炼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金融危机后全球关于金融监管理论的代表性变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逆周期监管理论的提出、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改革、对"大而不倒"机构的处置和应对、对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深化.本文旨在梳理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理论的变革,力图提炼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太大而不能倒"问题争论的本质是政府是否应该救助大型银行,从而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这个问题自商业银行和现代金融市场产生后就已经存在,只是其具体含义和救助框架一直都不明确和统一。本文通过梳理金融体系不同发展时期(包括中央银行产生之前的自由银行业时期、中央银行产生之后的时期等),政府应对"太大而不能倒"问题的方法和背后理念,旨在整理"太大而不能倒"问题的起源、发展和现存的根本争议,为当前国际社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深入思考的方向,以寻找更加合理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如何评估、防范与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学术性与政策性问题,而全面、系统与准确地度量金融系统性风险,则是评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逻辑起点。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关于金融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重点对各种度量方法的优劣势和有效性进行了详细评价;其次,全面梳理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现状,并指出我国相关研究的两大不足:缺乏针对中国具体国情的研究,未能充分考虑国内外系统性风险的联动;最后,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性述评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宜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强化与完善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是建立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有效性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入手,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监管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将监管重心由微观审慎监管转向以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主的宏观审慎监管。文章的主要思路为:在参阅大量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主要研究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测度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横向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高,大型商业银行其次,城市商业银行最低;从纵向来看,资产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经营情况越稳定,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越高,其风险越难控制。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这一概念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全球商业银行的角度,以MES分解模型为实证模型,选取全球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分析系统性风险的情况,研究银行业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愈加激烈的竞争会产生更高的系统性风险,这是因为更强的竞争水平对银行间共性行为产生了影响。在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更高强度竞争的影响而产生更高水平的系统性风险。MES分解模型作为一种近年最新研究方法尚未被广泛使用,本文从全球这一更为宏观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联度的提高既是过去几十年全球金融体系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现有关于金融体系关联性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首先界定关联性的概念和特征,其次分析金融体系关联性上升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随后揭示关联性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再次归纳目前关于金融体系关联性的各种度量方法,最后落脚于如何通过拓展宏观审慎视野,加强对关联性的监管,提高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而不倒"理念的危险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理念和问题"大而不倒"学说假定政府不允许大型公司(特别是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原因就只是因为它们的规模极大。在金融领域往往存在着规模大而且内部关联密切的若干机构,所以"大而不倒"尤其与金融机构相关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因为担心一个公司破产后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对基础部门或者经济整体造成的不良后果,西方主要国家政府普遍将国有化方式作为救助大  相似文献   

12.
叶茂 《新疆金融》2010,(7):71-78
<正>经过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综合经营作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并未改变。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经济体相继提出金融监管改革倡议和方案,旨在进一步完善对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监管,并从事前日常监管和事后风险处置两方面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造成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承诺和确定的改革方向,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其基本逻辑是通过重构金融监管框架和机制,修复引发危机的"断层线",尽可能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并最大限度降低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和破坏性。迄今为止,以抑制系统性风险累积和扩散为核心,巴塞尔委员会在巴  相似文献   

14.
张方雪 《时代金融》2015,(2):113-114,118
金融危机后,银行系统性风险得到监管当局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关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文献研究众多,但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义、成因和度量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后,银行系统性风险得到监管当局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关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文献研究众多,但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义、成因和度量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刚 《上海金融》2012,(2):34-38,117
"大而不倒"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监管政策,自1984年正式确立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该政策由于巨大的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本文归纳了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瑞士解决"大而不倒"问题的政策建议,指出我国监管当局应汲取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顶层设计,有效化解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带来的危害。一是督促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二是全面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三是坚持过程监管与危机处置并重,有效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保险机构因与其他保险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再保险网络的核心,决定了再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传播机制,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判断。本文将再保险市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运用到风险传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中,使校准后的模型更贴近实际,研究了再保险国际化比率、破产阈值、紧急折价抛售系数、保险赔付占保险损失比率等因素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运用最大熵理论解决了再保险交易对手方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寻求再保险转移矩阵和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总赔付额的临界点,研究发现我国的再保险复杂网络中有可能存在再保险旋涡,部分资金规模庞大且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广泛进行再保险业务,导致风险集聚,但发生再保险旋涡的概率极其低,再保险复杂网络整体上十分稳健。论文探索了再保险市场的风险传播机制,论证了"联系太紧密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相比于"太大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一旦倒闭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更大,为识别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及早发现并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中证全指一级行业指数的月收益率、波动率与成交金额变动为研究对象,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对比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5年"杠杆市"行情下,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呈现出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从收益率与波动率角度看,系统性风险的显著增加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暴跌行情中;而从成交金额角度看,系统性风险的增加于股票市场暴跌前已经开始体现,且较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这种现象在2015年"杠杆市"行情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2月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我国房地产业与银行业关联度高,银行业爆发风险可能会迅速传染至整个金融市场,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对我国房地产业与银行业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研究,对今后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意义重大。首先,引入向量修正模型(VECM),对房地产业与银行业之间风险传染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两个行业主要通过房价波动与银行信贷规模传导风险。其次,利用ARMA-GARCH-CoVaR模型测算房地产与银行业之间风险溢出强度,发现银行业对房地产业风险溢出强度更高,并根据结果具体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2015年“股灾”、部分房企爆雷、新冠感染等风险情景下,政府对两个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成效以及风险溢出效应在不同时间段的新变化,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蕾 《银行家》2011,(12):84-87
2007年,美国"金融海啸"爆发并迅速蔓延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FCIC)于2009年由美国国会授权成立,该委员会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调查,公布了金融危机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金融业的"舵手"和公共管理者忽视了危机发生前经济金融中出现的种种预警信号,缺乏对经济状况的敏感和探究精神,最终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的失控,而这场金融危机本可避免。本文试对该报告的主要结论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